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宁波奉化“煎饼哥”为妻筹钱治病 十三年不离不弃

2014年02月08日 09:23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宁波奉化“煎饼哥”为妻筹钱治病十三年不离不弃
奉化“煎饼哥”谭继彬在街头忙碌

  “只要能赚到钱延续妻子的生命,哪怕吃再多的苦,我都愿意!”谈起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在春节摊煎饼时,谭继彬轻轻叹了口气。他说,虽然妻子的病很难治愈,也要花很多钱,但是,他不会放弃。

  春节里,大多数点心店都歇业了,可是,奉化市44岁的谭继彬却上街摆起煎饼摊,从早忙到晚。他的妻子得了尿毒症,药不能停,而那几天,他工作的工厂又停工了,所以他就想办法摆起了煎饼摊。

  “这辈子能做夫妻就是缘分,再苦再累我都不能放弃她。”在妻子患病的13年里,谭继彬既要照顾妻子,又要撑起这个家,而他没有一句怨言。

  妻子患尿毒症,打工的丈夫压力陡增

  谭继彬和妻子朱丽来自安徽亳州农村, 14年前,夫妻俩将年幼的儿子托付给父母抚养后,到奉化打工。然而,他们憧憬的美好生活,在第二年被击得粉碎。2001年,在服装厂打工的朱丽,出现腰痛、头痛、恶心等症状,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肾炎。

  为节约开支,丈夫带妻子回到老家看病,但老家没法看这种病,夫妻俩无奈又回到奉化。此后,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谭继彬肩上。为照顾妻子,谭继彬只能找些离出租房近的、时间上较有弹性的活来做。

  随着时间推移,朱丽的病最终演变成了尿毒症。去年下半年出现浑身浮肿,经抢救,暂时保住性命。

  由于换肾开销庞大,谭继彬只能选择相对便宜的血透。即便是这样,每天要用3包透析液,还要坚持打针吃药,饮食上又离不开鸡蛋、牛奶、排骨这些加强身体营养的食物。仅妻子每月3000多元的开销,就压得谭继彬喘不过气来。

  2013年下半年,朱丽做完血透手术后,情况比较稳定。谭继彬在江口镇一家灯具厂,找了一份能提供午餐的活儿,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就是离住的地方较远,谭继彬放心不下,经常跟她电话联系。

  为给妻子看病,他第一次做起煎饼

  临近春节,厂里没活儿,要休息一个月,给妻子治病已经欠了一屁股债,休息一个月就意味着妻子将要面临停药的危险。

  谭继彬说,前几年春节期间工厂也停工,他用家里的三轮车拉人挣钱。可是为给妻子看病,三轮车也卖掉了,春节期间又没地方打短工,无奈之下,东拼西凑600多元,买了一套煎饼炉和面粉,从腊月廿九开始,在街上设摊卖煎饼。

  虽然,老家很多人都会摊煎饼,但他从来没做过,刚开始也不会做,就是回忆着别人摊煎饼的样子慢慢学。第一个煎饼,用了五六分钟,做的样子也不好,不过,现在,他摊一个煎饼,两分钟都不用。

  从腊月廿九到现在,谭继彬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到菜场备货,再回来生煤炉,然后上街摆摊,直到晚上八九点才收工回家。由于春节期间大多数点心店歇业了,除了正月初一生意特别淡外,别的几天来光顾他这个煎饼摊的顾客还不少,生意好时,一天能做100多个煎饼,平均每天能挣一百多元,基本能维持妻子的治疗。

  不过,随着很多点心店的恢复营业,前天开始,谭继彬的生意明显差了,且煎饼的价格也要低了,前几天卖三块五的,昨天只能卖两块五了。为此,谭继彬十分焦急,更没胃口吃饭,“我现在多吃一口,就感觉在吞噬妻子的生命一样,很难受。”诉说经历时,谭继彬几度哽咽,“我真的走投无路了。”

  谭继彬说,等春节假期结束,他将会停止摊煎饼,继续回厂里上班。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妻子活下去

  谭继彬夫妻租住的地方,是一个小区里不足十平方米的小间,房间打扫得非常干净。谭继彬说,妻子的病不能被感染,所以房间一定要定期消毒。地上,放着两大袋透析液。一把椅子,是朱丽每天自己做血透的地方。

  朱丽每天要将两公斤重的透析液,通过腹部的导管灌入体内,4小时后再放出来。这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三次,“每次灌完,肚子很重,腿痛得都无法走路,晚上也是如此,痛得实在厉害时,我就坐在椅子上过夜。”

  说到过年这个话题,朱丽沉默片刻后说:“自从生病后,就再也没回过家,已经13年了。年对我们来说,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谭继彬后悔没考驾照,“我不敢冒险带她去乘车。即便她能走,回趟家,光透析液,至少要背几十公斤,万一有危险,救也救不了。因家里没钱,儿子高中毕业后,也来这边打工了。”谭继彬总感觉,愧对这个家。

  妻子朱丽则在一旁安慰他:“没有你,就没有我,更别说能有这个家了。”

  谭继彬说,自己这么辛苦,不图别的,就是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妻子多活一天。此外,他最大的心愿,是能找到一份稳定点的工作。(通讯员 张巍 本报记者 王晨辉)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