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恐龙时代二氧化碳浓度高 曾出现极端降温

2014年02月11日 08:43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日前,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专家,通过对距今约1.45亿年~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研究发现,白垩纪早期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偏低,中期突然升高,晚期又降低。

  “白垩纪时期地球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革命前‘浓’4—10倍,南北两极没有永久冰盖,平均气温高达14℃。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数次气温‘大跳水’的情况,波动时间基本都在一百万年左右。”

  “白垩纪是地球历史时期温室气候的最佳范例之一,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革命前要高4到10倍,所以当时的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很高。”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王永栋介绍说,就算是南北两极地区也比现在暖和得多,极地平均气温甚至高达14℃。据了解,当时二氧化碳浓度高,与火山大规模爆发有关。

  经过多年的生长试验观察,科学家们发现,大多数种类的植物在周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情况下,叶片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量会下降。利用这个关系,科学家们可以重建地球历史时期的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王永栋说,根据他们的研究,白垩纪在整体上二氧化碳水平相对较高,但并非均一不变。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在白垩纪中期,大西洋靠近赤道地区的平均温度达到了42℃,但是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下降,气温也随之“大跳水”,到了白垩纪晚期最低的时候只有2.2℃。“这些快速的气候波动变化并不是孤立的,也和当时地球磁极消失等地质环境变化相对应。”

  这项的研究结果对于现在温室效应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虽然现在仍处于温室气候条件下,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多,温度也呈现逐渐走高的趋势。但即便如此,气候变化不是完全的“一边倒”,也可能会出现若干次气温突然猛降的极端气候情况。

  接下来,王永栋和他的研究团队还将针对侏罗纪等时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进行研究,希望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温室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更多的地质学依据和借鉴。

  ■延伸阅读

  “太平洋的风”正放缓全球变暖

  信风又称贸易风,指的是在低空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风。

  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最近20年,太平洋信风较强,加快了赤道附近的大洋环流速度,加速表面高温水流和深层低温水流的交换。此外,信风还有助于推动其他大洋区域的气温下降。

  研究警告,如果这股强大的信风依然存在,全球变暖放缓会持续。但是,一旦信风减弱,全球变暖速度将加快。(扬子晚报记者 朱姝 据新华社)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