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西城文委澄清:李万春故居正在落架大修

2014年02月12日 16:0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菜市口西南角的大吉片,从2007年开始了拆迁改造。近日有网友发现,位于北大吉巷22号的李万春故居,已被“拆”成了平地。昨天晚上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原来李万春故居是按审批的方案,在执行“落架大修”。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北大吉巷。李万春故居附近正有工人和老居民,他们指着一块空地说:“这就是李万春故居原来所在的地方。去年秋天,附近几乎都已经拆平了,只剩下故居的一个院子。”而今,这里只是一块普通的空地,上面还堆着半人高小山一样的建筑垃圾,除了局部水泥磨的地面,看不到任何建筑痕迹。

  人们说,去年年底之前,李万春故居就已经拆成了平地,“之前我们还见过有人来检查,很多摄影爱好者、老北京爱好者都特地拍摄过那个院子。听说本来是要保护的,但如今这里都拆成平地了。李万春当年的戏班鸣春社,就在22号院对面,那个拆得更早。”

  从李万春故居、北大吉巷22号拆迁前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该院落院朝北,地面上曾铺有红蓝相间的花地砖。有文保爱好者介绍,这种地砖是典型的民国时期产品。院子里曾有一雕花的门梁,但雕花的泥砖在大吉片拆迁过程中丢失。走进门一路向南约有十多米,院子向西拐,经过一个上有雕花的门廊,后面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院,一排坐西朝东的砖房独具特色,不同于传统北京民居,这排房屋门窗周围均有砖拱装饰,且房顶有女儿墙,并非尖顶屋檐伸出的传统房屋模式。房屋一侧的墙上,还保留着“坦白从宽”四个字,被认为是文革的遗迹。

  昨天傍晚,记者随西城区文委工作人员,来到北郊的一处文物临时存放地,这里存放着不少老木材和青砖青瓦。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就是李万春故居“落架大修”时,分解出来的房屋的各个部分。“这些部件,都做了位置的登记,未来重建的时候都要,除了一部分已经腐朽无法修复的,都要按照原样修复。”另有一部分砖雕,年长日久比较脆弱,为避免二次伤害,已于项目建设单位的办公地点暂存。

  整个落架大修工作是由北京古建公司执行,“西城文委将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管。”工作人员说,昨天上午,他们接到了关于李万春故居被拆一事的举报,随后向金融街置地有限公司负责人了解了情况。“2013年,区文委根据文物的相关法规,正式受理了李万春故居‘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批准’。经专家查看,并结合该院子长期无人居住、文物建筑基础下沉、墙体开裂等安全隐患状况,为保护该文物,于去年9月决定批准修缮方案。”按照目前的计划,修缮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开始。

  名词解释

  落架大修

  所谓“落架大修”,是指当建筑构架中主要承重构件残损,有待彻底整修或更换时,先将建筑构架全部或局部拆落,修配后再按原状安装的维修方法。严格来说,这与拆了重建有本质区别。

  新闻链接

  李万春其人

  李万春,生于1911年,卒于1985年,为京剧表演艺术家,主演武生、老生。从小学艺做艺,又得前辈名伶指点,年轻时就享誉全国。1938年,于大吉巷开设自己的科班“鸣春社”。其名“万春”并非本名,而是其父亲的好友中医赵安伯所赐,意在“万古长春”。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