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商报:从孩子的抱怨看社会的未来

2014年02月17日 14:13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很懂事”,这是女儿7岁以来得到最多的评语之一。听起来,令人非常舒坦和欣慰。

  所谓“懂事”,在成年人的观念和语境中,主要是夸奖孩子“听话”。够得上这一条,便基本上可以谓之“乖孩子”了。这个单向评价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孩子绝对是被管教的对象。因此,“听话”自然成为首要的品性:在家要听大人的话,在校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中要听领导的话……推而广之,不管在哪个地方、哪个阶段,总有巍巍然的发话者挥之不去,他们金口玉言、不容置疑、无可辩驳,而与之相对的,便是低眉顺眼的聆听者,只能凝神屏息、言听计从、不得有误。一代又一代下来,坚固而严整的秩序便如铜墙铁壁般地矗立起来,既覆盖家庭,也笼罩社会,既立在生活中,也立在头脑里。

  但这会永远固若金汤么?我从女儿那里得到了答案:不可能。

  这个答案起源于前不久的一件小事:一直“很懂事”的女儿忽然抱怨她现在“很不自由”。自由?女儿提出这个话题让我有些错愕,连忙惊问何故。

  “唉,我们家谁都要管着我。”女儿年龄还小,怨气却不小,如果此刻恰巧遇见央视记者来街采什么是家风,难保女儿不会以此作答———“看嘛,外婆、外公、妈妈,他们都要管我、都在管我,你说烦不烦啊?我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他们都要管,都在安排我、要求我。为什么我不能按自己的想法来呢?”

  女儿一口气说出了她的苦闷,让原本有些虚浮空洞的对话变得具体生动起来,表达的信息已经足够。就事论事,关怀和负累,总是交织在一起,这就是成长的一部分。然而,没想到女儿并没有停驻在这些具体事情上,她顿了顿,复又感叹道:“我现在啊,就想自由。”———这是她的总结陈词,不经意间猛地拔高了此事的意义。

  “就想自由?”当这句话被一位7岁的小女孩、二年级的小学生当作宣言一般呐喊出来的时候,我惊愕不已。自由是什么?自由意味着什么?自由和责任是什么关系?这般大的孩子,只会有最朴素最原始的认知和感受,绝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但即便如此,这也是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宝贵萌芽———期待自己的意志、主张和选择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希望自己周围不仅有发号施令者,也能有俯首倾听者,不同意见之间有足够的博弈与调适空间。

  这其实就是人之本性,只不过会被其他力量或多或少地压制。而7岁的孩子如此“明目张胆”地渴求自由,意味着这一代孩子在面对种种束缚时,有更早的觉醒、更明确的主张和更大胆的行动。孩子们在既定的秩序中成长,同时也定然会改变秩序;他们固然是被现时的社会在塑造,但同时也将决定着未来的社会。世界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他们的。从孩子的抱怨能够看到社会的未来,待这一代长大成人时,一些曾经被视为牢不可破的东西,有可能被改造,被重塑,甚至被摧毁。他们革故鼎新,在继承中扬弃,必将开创和推动一个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时代。孩子们身上的小事情,能够透射出社会演进的辩证法。(杨晓阳 成都)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