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渝大巴五年内三度降票价 叫板动车 争抢客源

2014年02月18日 08:52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2月17日,龙头寺汽车站内,成渝大巴打出69元票价的广告,吸引乘客。 记者 罗斌 摄

  当和谐号动车组“两小时到成都”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日渐加剧,经营成渝大巴的客运企业再也坐不住了。

  为了拉回客流,从本月16日起,成渝大巴票价再次统一下调——单、双层大巴票价均下降了30多元。这是成渝大巴继2009年、2011年两次调价之后,5年内的第3次降价,也是降幅最大的一次。

  长途车接二连三通过降价来“叫板”动车、争抢客源,乘客是否买账?打价格战只能是亏本赚吆喝?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乘客:

  最看重车程用时、票价及舒适度

  17日在菜园坝汽车站,记者就成渝大巴车票降价这一话题,采访了数名乘车赴蓉的乘客。

  花69元购买单层大巴车票的乘客李先生称,他是当天一早接到单位临时通知,下午要赶去成都公干。由于事发突然,动车火车票不好买,因此他才乘坐大巴车。“汽车开得再快路上也要3个多小时,而动车只要2个小时就到。如果买到动车票,我还是更愿意坐动车。”李先生说。

  虽然从“省时”上成渝大巴比不过动车,不过车票降价带来的“福利”,还是为成渝大巴吸引到了部分客源。乘客吴先生就表示,坐大巴就是因为票价降了。他说,即便长途车的车速不能与动车相提并论,但只要不是赶时间,坐大巴要比坐动车便宜近30元,还是很划算。

  在记者采访中,多数乘客都称,在面对坐动车还是大巴去成都的“二选一”时,首要看重的是便捷程度,接下来是票价的高低以及乘坐的舒适度。

  客运企业:

  降价后上座率略有增幅

  事实表明,虽然成渝大巴票价降幅明显,但这针“鸡血”起到的效果目前只能算差强人意——昨日在几个汽车站的成渝大巴售票处,均没有出现乘客排成长龙购票的场面,都是三三两两陆续购票上车。

  “降价两天以来,大巴上座率有一些回升,但并没有出现爆满。”菜园坝汽车站运调科负责人表示,两天来,该站共发出成渝大巴10多个班次,运送旅客近300人,其中每班车客流量增幅约30%。

  在陈家坪、沙坪坝和龙头寺汽车站,乘坐成渝大巴的客流增幅并不明显。尤其是直接与动车组“正面打擂”的龙头寺汽车站,因为客源被动车就地分流,发往成都的班车为数寥寥。

  “降价这两天,虽然客流回升率不高,但还是比预期中要好。”经营成渝大巴的成渝高速直达客运分会负责人称,票价降低对乘客仍有一定吸引力,同时随着成渝两地间第三条高速——渝蓉高速年底全线贯通,从重庆坐长途车两个半小时即可到成都,届时两地间车程缩短,成渝大巴或将迎来新机遇。

  专家:

  降价非灵药,服务是关键

  “随着火车不断提速,长途汽车的市场生存空间难免受到挤压。”市交运集团站务中心负责人认为,公路客运企业光凭降价来吸引客流肯定不能持久——虽然就短期而言,降价会带动人气,但从长期来看,降价并非“灵丹妙药”。

  首先,如果票价降幅太大,即便客源增加再多,客运企业总体收入仍将下降,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其次,铁路有运行成本低的天然优势,而公路客运随着油价上浮、车型换代等多重原因,经营成本是在逐年攀升。

  最关键的是,成渝大巴的速度瓶颈一直没得到突破。虽然目前豪华大巴时速达到120公里没问题,但高速公路一直限速在80公里—100公里/小时,这让公路客运在时间这个硬指标上无法和动车抗衡。

  降价只能应一时之急,对于道路客运企业来说,如何在竞争中求得长期生存?

  “目前成渝大巴遭遇的窘况,是以前不少欧美国家公路运输企业都曾遇到过的。”市社科院专家马晓燕认为,随着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今后动车组、城际列车等将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传统的公路客运客源被分流实属正常。不过她表示,公路客运始终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它的“点对点”运输覆盖功能是铁路无法比拟的,成渝大巴可以在高速公路沿途“作文章”,将运输线路覆盖到那些动车组不会停靠的站点地区。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何森表示,长途汽车滚动发车的优势,是火车比之不及的。今后长途客车的商务化、包车化或将成为其主要经营方式,因此成渝大巴需要在提高经营灵活性、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比如客运企业可向乘客提供免费送票上门、车行途中免费提供便餐、增加车辆班次开行密度等服务,提高乘客的乘车便捷度、舒适度。(记者 刘浪 夏元)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