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对“冷衙门”腐败窝案不应意外

2014年02月18日 14:11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2月14日,广东省纪委通报,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可炜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继去年7月省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后,广东科技行政系统又一名落马的厅级官员。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科技行政系统腐败涉案人数已逾50人。(2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一个相对于偏“冷”门的领域,一个省的科技行政系统包括正副厅长悉数落马的腐败窝案,多少给人以意外之感。不过,如果从腐败发生的普遍规律来看,这起案件,却未必有多少让人新鲜的反腐新启示,依然只是对于权力运行规律的再揭示。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腐败的发生几率,往往会因行业、领域不同,而出现差异。比如,常见的“清水衙门”的说法,在今天仍然得以流行。它不仅影响着一些人的择业观,也不可避免的折射到反腐的观念乃至行动上——监督力量的配置,也往往会有差别。比如,曾有媒体总结出官场的高危岗位排行榜,其中国土局局长居首,其次是交通厅长。这种总结的首要依据,便是这些领域被曝光的腐败案件数量。由此得出的启示,便自然是要“对症下药”,对这些领域予以重点关注和监督。但效果却不让人乐观,这些腐败“高发”领域依然存在,反倒是不断有新的“高发”领域出现,如科技领域,比如素来被称之为象牙塔的大学,等等。

  当然,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权力生态,对之的监督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科技领域,是否要将更多的科研自主权限交还给高校和企业,而无需政府自身包揽?扶持科技产业,是否有比直接发放配套资金更有效,而“风险”更小的途径?但总的来说,不管具体政策怎么变更,放权到何种地步,行政主管部门所掌握的权力还是会客观存在,只要监督缺席,再小的权力也可以制造无限的腐败空间。以行业看待腐败,偏重于“腐败环境”而忽视权力运行机制的陈旧观念,依然桎梏着我们的反腐与革新之路。在这一点上,新一轮的反腐行动所表现出来的“惊喜”,除了数字上和层级上的突破,更大的意义应该在于,它将反腐的触角伸向了那些长期以来被忽视和冷落,乃至被人为掩盖的领域,打破了“冷衙门无腐败”的神话,重申了“无监督处,就是权力变异之处”的现代信条。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名言流传甚广,但真要以此为信条,来构建权力运行体系,却未必简单。古今中外的经验早已表明,如果不能从更深层次去瓦解腐败的机制性基因,不能从整体上构建一套现代性的权力运行体制,我们很可能只能陷于“忙于补漏”,却又永远应接不暇的反腐困境之中。一些被视为“冷衙门”的腐败案件的曝光,正是对这种规律的再度提示。(朱昌俊)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