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文坛”又闻“武打”声

2014年02月18日 15:2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元宵过后仅仅两天,六龄童的追悼会就在绍兴举行——没有想到的是,本该庄严肃穆的告别,竟演成了一场武打。

  其实这类的武打,又岂止在六龄童的灵堂?稍早几日,就在春节期间,也是在绍兴,“三味书屋”的门前,不是就大打出手了么——在等候参观的数百人长龙中,就发生了拳脚相加、耳光乱扇的全武行,引来了网上一片叹息。

  为什么要“打”?据网上最初的报道,说六龄童遗像前的“群殴”,是因为家庭纠纷,出手的都是亲戚,无非是遗产遗物的争斗。但后来章家又出来说,动手的不是家人,只是“朋友”而已。至于究竟为什么打,至今也说不清。但“三味书屋”外面的“打”,却是“动机”很明白的,六个须眉汉子打一个弱女人,打得她倒地哀叫,这六个男人,一派胜利者的腔调,一脸“强者”的豪迈。这种动机或曰心态,看似没有来由,却是我们早已见惯的——这不是鲁迅笔下小小未庄那个阿Q的“胜利法”吗?中国人再熟悉不过啦!

  春节里头绍兴城里的这两场武打,其实都是发生在文化雅事之间,六龄童本是艺术大家,他的丧仪却演成了“全武行”;“三味书屋”是鲁迅发蒙处,排队前来瞻仰,是有文化的表示,结果也大打出手——“文坛”又闻“武打”声,不知鲁迅先生跑到门外,目睹这一切,竟作何感叹?

  当然也有人说,这两场打戏,上演在“文坛”,却不一定是文化人所为,比如来悼念六龄童的,“亲戚”也好,“朋友”也罢,都可能是目不识丁的主儿;至于在“三味书屋”门外排队的,更不必是知书达礼者,他们也许本来就愚昧,愚昧到将先生的故居当作一座庙来参拜——这话自然会有一点道理,那也许是凡夫俗子,闯入“文坛”之后发生的怪事呢!但“文坛”响起的武打声中,却确实有着“文化人”的“武行”,比如前些年,便有丹青大家,画坛大师,到了西南边陲的某州,因为接待不甚周密,有了一点小小“不敬”,便操起偌大瓷瓶,朝当地的副秘书长头上砸去,直砸得满脑袋直冒鲜血,“砸烂狗头”之后,竟还不解气,还要接待方“深刻检查”呢!至于这一年北京街头,“意见领袖”与文科的女研究生下帖“约架”之后,又在通衢大街上大打出手;至于文学作品研讨会上,因为一言不合,又因为人家斗胆批评了几句,于是跑上去就是两个耳光,结果变成了“华山论拳”等等,文人之间的武打,文坛上面的全武行,就早已不是什么这个春节才响起的拳脚相加啦!

  还是那句老话,鲁迅先生如果在世,跑到“门里”再跑出“门外”一看,文坛不绝武打声,国民性仍然那样“隽永”,又能作何感想呢?(凌 河)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