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当老师改种树 内蒙古男子用32年圆绿化家乡梦

2014年02月20日 1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不当老师改种树内蒙古男子用32年圆绿化家乡梦
张福金用32年植树造林圆绿化家乡梦 张林虎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20日电 题:不当老师改种树 内蒙古男子用32年圆绿化家乡梦

  作者:张林虎

  “要是一直当老师,到今年我也要退休了,平时在家读书看报,偶尔带着老伴儿各处走走,日子肯定过的舒服自在。”2月20日,戴着眼镜、下巴上泛着青色胡子茬的张福金设想着自己曾经有机会过着的另外一种生活。

  张福金今年57岁,内蒙古武川县小永安昌村人。他曾经是全村公认的文化青年,手捧教师的“铁饭碗”,一度让人羡慕不已。可之后他却“疯”了。

  张福金的“疯”最初源于一场肆虐的沙尘暴。

  1982年春天,一场狂风带着漫天的黄沙向武川县席卷而来,整个县城被飞扬的尘土笼罩,空气里都是一股子泥土味儿。那时的张福金25岁,是武川县二份子乡学校的英语老师。看着窗外逐渐变成黄色的天空,坐在办公室里的张福金思绪万千,感叹万千。

  碧水蓝天、绿野辽阔,这是张福金记忆中的家乡,也是他理想中的家乡。

  如何让家乡从漫天黄沙中走出,张福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种树造林。

  “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却要回村里种树,人们都以为我疯了。”张福金乐呵呵地说着,“但我这人就是太倔,决定的事10头牛都拉不回来。”

  “一开始买树苗的钱都是靠种地、养猪牛羊的收入来支撑,后来收成不好,只能贷款。向农村信用社贷了30万元的款,到现在也没还清。”张福金的妻子杨翠莲告诉中新网记者。

  然而,缺乏资金对于当时的张福金来说,还不是最大的困难。

  武川县地处内蒙古大青山北麓,是干旱少雨的地方。当地的农业种植通常要“靠天吃饭”,雨水决定着农民的生活光景。

  对于张福金来说,雨水也决定着他的战斗成果——种下的树苗能否成活。“荒坡上的地沙石多,难聚水,如果降水少,树苗扎不下根就会慢慢枯死。”张福金说。

  为此,张福金还需花时间来补栽树苗,有的树苗连续补栽两三年,遇着雨水多的年景,才能扎根成长。

  随后的几年,国家鼓励开发利用荒山荒坡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张福金顺势承包下村里的三万六千亩荒地,带着他的梦想继续征程。

  但一切并不顺利,种植费用要靠自己筹集,加之树苗成活率低,种树的高成本让张福金举步维艰。绝大部分时候,张福金没钱去雇人,全靠自己扛着铁锹上山挖坑、浇水、种树。

  32年过去,曾经的文弱的书生,如今肤色黝黑,满手老茧。此前张福金植树造林的事迹传开,县林业局为了表彰他,授予他植树造林能手称号,张福金很高兴。

  “再苦再难都扛过来了,我不后悔!”抬头望向远方一片绿海,张福金一脸满足。

  “现在我已经种了两千多亩树苗,15万棵,南山上,松树、杨树、山杏、柠条这些品种都有,如果这几年收成再好些,我就多雇些人,大面积的种。到那时候,漫山遍野都是树,满眼望去都是绿色,不光好看,这里的生态环境也会越变越好。”张福金说着,大声地笑了起来,笑声中活力与干劲十足。(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