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妈妈贷款陪罕见重病儿创奇迹 9年没睡一个囫囵觉

2014年02月24日 16:1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妈妈看着小桂龙重病的样子,泣不成声。

小桂龙在病床上也不忘学习。

  摄影郝飞@华西都市报:来自广汉的刘桂龙今年将满10岁,他从小患先天脑脊液堵塞,2011年在华西医院确诊为脑部头痛裂隙综合症,此病实属罕见。为给桂龙治病,9年中,桂龙的妈妈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而家里已债台高筑,但妈妈从来没想过放弃。她说:“我要陪儿子创造奇迹。”妈妈这样说
  2004年3月25日,刘桂龙出生在广汉市新丰镇三河村。四个月后被医生确诊为先天性脊液堵塞,桂林的医生告诉张辉英,你放弃吧。张辉英不相信,“我要陪着儿子创造奇迹。”儿子这样做
  每次发病前,浑身抽搐,嘴巴不受控制,上下牙纠结成一团。为了不让妈妈伤心,他会强忍着不发出声音。牙齿上下咬合次数多了,都错位了。
  9岁的刘桂龙是不幸的。出生4个月时脑袋不能直立,在医院做了脑脊液引流手术,至今体内还留着十几厘米的引流管。2011年,休克的他又一次被送往医院。华西医院医生确诊为世界罕见的脑部头痛裂隙综合症,做了开颅手术。最近,再次被送到华西医院的他,诊断结果是脑部静脉窦血栓。颅内压每天在升,这一场手术,目前国内的医生还都做不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每天靠输甘露醇止痛。
  但少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坚强的母亲。在过去九年的时间里,这个农村妇女带着儿子往返在病房、学校和家之间,背负着贷款和深沉的母爱,陪伴着被病痛折磨的儿子。再过一个月,儿子满十岁了。他们抗击疾病的路也整整走了近十年。
他乐观

头顶三道疤身插引流管病友送绰号“刘坚强”
  44床,自从1月29日转入华西医院神经综合科后,就成了刘桂龙的代号。
  1月17日再次重病后,从广汉市中医院到成都妇女儿童医院再到华西医院神经综合科。“小小年纪,承受那么大的病痛,依然乐观,真是难得。”42床的病友说。为此他们送了个绰号:刘坚强。
  手术后,刘桂龙的体质一直很弱。“最厉害时,满地打滚,撕扯自己的头发。”妈妈张辉英说,2011年,小桂龙在家中剧烈头痛至休克,送到华西医院进行抢救,脑科医生最终确定为脑部头痛裂隙综合症,实属罕见,由华西脑外科副教授徐建国主刀做了脑部开颅手术。“这种病情复杂且罕见被确证为全国首例。”
  手术在小桂龙身上头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三条直线拼起,像不像奔驰商标?”在病房床上的他挠挠头,像开玩笑。
他懂事

不想拖累妈妈他说“你把我丢了吧”
  这次生病的一个月里,刘桂龙因疼痛休克了三次。每次发病前,浑身抽搐,嘴巴不受控制,上下牙纠结成一团。为了不让妈妈伤心,他会强忍着不发出声音。牙齿上下咬合次数多了,都错位了。
  更多时候,疼痛根本不是9岁小小少年能控制得了的。“妈妈,我控制不了自己了。”这个时候,撕裂的声音让张辉英肝肠寸断。
  看着儿子在床上打滚,牙齿吱吱作响,身子就像被狂风追着不由自主地摇摆,张辉英心疼死了。
  她递上自己的胳膊,让儿子咬。“我宁愿自己痛,也不想让他疼。”张辉英说,可儿子太乖巧了。最近一次休克前,一直坚强、从来不在家人面前落泪的他跟妈妈说,“我不想成为你的负担,你丢了我吧。”
他好学

病床前坚持学习好学少年最怕被降级
  圆眼睛,双眼皮,小桂龙长得很可爱。但生病的他,嘴唇惨白,毫无血色。
  在病床头,放着他背到医院的课本。1月17日住院后,妈妈去学校帮他领了四年级下学期的新书。语文、数学、英语都是新的。
  “我学到了第14课了。”刘桂龙指指语文书。没有老师教,他就一个人对着拼音拼写。小学四年级的数学题,包括平行四边形和两位数乘以三位数,读书不多的妈妈帮不了儿子。他只好自己看例题,反复练习。
  现在刘桂龙每天靠输甘露醇止痛,每四个小时一次的密度。医生说,已达到了极限,普通人,一般是六个小时或者八小时一次。
  脑袋不那么疼时,他就拿起课本看。张辉英说,她怕儿子用脑过度,前几天把书给藏起来了,后来拗不过,又还给了他。
  6岁半上学后,由于体质差,刘桂龙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一两次。在医院最多要待半个月。刘桂龙的家距离广汉市中医院约有3个小时路程。小桂龙怕耽误学习,上午上完前三节课,就让妈妈骑着电瓶车带他去医院。输完液后已是下午四五点,回家后他做作业,复习功课。
  第二天,上课,去医院,输液,回家,周而复始。“有时候在班上看着他,手上还插着输液管。”班主任杜老师说。尽管一个学期有一半时间要去医院,刘桂龙的学业也没拉下。上学期结束,他语文考了95分,数学97分,成绩位列班级前茅。
  怕疼吗?不怕。怕苦吗?不怕。你现在在想什么?“我想明天就出院。”刘桂龙说,我怕跟不上功课,怕被降级。
出生时医生曾劝她放弃妈妈说,“我要陪儿子创造奇迹”
  2004年3月25日,刘桂龙出生在广汉市新丰镇三河村。四个月后被医生确诊为先天性脊液堵塞,桂林的医生告诉张辉英,你放弃吧。张辉英不相信,“我要陪着儿子创造奇迹。”
  这一次,医生告诉她,儿子被确诊为脑部静脉窦血栓,颅内压还在不断增高,无法手术,只能靠药物维持。如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桂龙的生命慢慢消逝。她心慌了。
  丈夫是残疾人,她没工作,在陪儿子看病中,家里的积蓄全被折腾光了,还欠下十来万元的账。这次儿子病发,她又从银行贷了3万块钱。“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张辉英近乎乞求。在病痛折磨着儿子的同时,这个妈妈也形同被鞭笞。几年来,她从来没有睡过囫囵觉。儿子体质弱,一旦感冒,必须要在医院呆上半个月。她夜里要睁着双眼盯着。再过一个月,儿子满十岁。她,也整整失眠十年了。

网友为坚强者点赞少年说:要是明天能出院就好了
  四川男孩刘桂龙的事情引发人民网的关注,《四川9岁男童身患罕见重病 病床上仍坚持学习》的稿子也被纷纷转载。在微博上,不少网友留言,支持这个坚强的小伙子,战胜病魔,早日出院。
  在记者问及刘桂龙的理想时,他说自己特别喜欢看中央台的今日说法,梦想着能考上大学,今后做一名律师,打抱不平,伸张正义。“要是明天能出院就好了。”他喃喃道。出院之后,最想干嘛?“回学校。”他利落地回答。我们祝福9岁少年刘桂龙,命运待他太薄,希望人心能温暖到他。(张想玲)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