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打车神器”带来的治理启示

2014年02月27日 13:46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这几天,“嘀嘀”和“快的”两款打车软件掀起的出行狂欢仍在延续,本报进行了持续关注。(详见2月20日、2月25日报道)一场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市场之争,在改变了出租车消费市场格局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监管之问:在技术不断革新,软件层出不穷的今天,沿用以往管车管人管价格的手段继续管市场,能行得通吗?

  这样的问题并非杞人忧天。一方面,各地客运监管部门积极应对值得肯定;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不少地方在管理新政出台中,缺乏针对市民和出租车司机的问计环节;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以规范之名行禁止和罚款之实,貌似行使了行业监管职能,却搭起了新的市场壁垒。

  须知打车软件的推出不是因为管理者的需求而诞生的。正是在对消费需求的琢磨中,打车软件逐步升级,竞争逐渐加剧,最终形成了眼下的双雄对峙。尽管在使用中,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是对于这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打车市民,普遍表示出对缺陷的宽容和改进的期待。一句话,市场的力量使然。

  植根市场使打车软件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而技术创新则是打车软件流行的推手。“神器”面前,值得反思的是,在打车软件出世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官方电召平台为何不能发挥作用?又为何在“打车神器”显威的当下,继续被遗忘?市场的选择是消费者意识的反映,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罔顾消费者的需求,眼里只看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乏主动性和服务性,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陷入本位主义和事务主义,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实则是一种治理本领不足乃至惰政。

  中央领导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提出,“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某种意义上讲,“打车神器”的出现,正是一道治理能力的公共考题:打车软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打车难,又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管理难,无论是对出租车还是打车软件的管理,管理部门都必须在学习中探索解决,一种办法一种思维管到底的时代已经永不复返了。

  互联网时代对于既有利益格局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多,对治理水平提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执政者惟有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式,顺应市场发展和技术趋势,善用新手段新方法问计于民,服务于民,才能在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实现治理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郭津)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