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乡村女医生山间行医十八载 团年夜和病人过

2014年03月04日 14:0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3月3日,金堂县的乡村医生王启蓉准备给病人用的药品。

  王启蓉是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但在成都市金堂县乃至邻近的青白江、龙泉驿,甚至资阳、眉山、德阳等地,她早已是声名远播。

  对当地村民来说,得到她的电话号码就像拿到了治病救命的灵丹妙药。不论何时何地,不管大病小病,一个电话,她准会出现在病人家中。去年团年夜她就是在一个病人家中度过的,给对方输完液,回到家,春晚已经结束了。

  1996年卫校毕业,自愿回到家乡当乡村医生,18年来,她为病人吸过痰、抠过粪、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脸上、手上的冻疮疤痕,见证了她寒冬腊月翻山出诊的艰辛。

  连续18年救治村民

  车辆翻过无数弯后,记者在五凤镇白岩村的山角深处找到了王启蓉的家。两栋房屋紧挨着,两层楼自住,平房是她的诊疗室和药房。门口用石棉板撑起了一条走廊,一台电视对面摆放了床、椅子,为病人输液、做检查提供一个临时落脚处。

  这里的治疗条件很简陋,但每天来求医问药的患者络绎不绝。除本县外,青白江的、德阳的、简阳的……最远的还有广州的。来看病的,都是疑难杂症。

  1996年金堂县卫校毕业,乡村医生王启蓉算是科班出身,但她高明的医术更得益于多年的实践。在村民的描述中,她更像是妙手回春的在世华佗。

  村民林杨芝说,她60多岁的丈夫突发慢性支气管炎,在医生建议放弃治疗后,林杨芝的家人找到了王启蓉。王启蓉顶着风雪,走了5里多山路,到她家为其丈夫输液。“没想到,3天后我老公就清醒了。”林杨芝说。70多岁的黄家宽突发脑溢血,昏迷了28天,家人都以为他没救了。又是在王启蓉的医治下,过了28天,黄家宽奇迹的恢复了。

  18年来,仅危重瘫痪病人,王启蓉医治好的已有100多例,且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如果没有王医生,我们看个病好难啊,她真是位好人啊。”一说起王启蓉,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初一十五不敢闭诊

  五凤镇白岩村大约有村民3000人。年轻人出去打工了,留守的以老人孩子为主。村子里只有王启蓉一个乡村医生,哪怕初一十五她都不敢关门闭诊。

  曾经有一次,在县城开会的王启蓉接到同村村民的电话,对方突发脑血栓,急需救治。“后来送到淮口镇,没多久就去世了。”王启蓉至今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以后只要不是必须参加的会,她都是让丈夫代替。

  刚刚过去的这个大年三十,王启蓉是在病人家里过的。“精神病复发,狂躁,抽搐。”接到电话后,她背着药箱就去了。等到病人情绪稳定下来,回到家,春节联欢晚会早就结束了,她就自己扒拉了点剩饭。

  村民廖俊斌突然休克,意识到是痰阻,她俯下身子毫不犹豫地帮病人吸痰。病人肠梗阻,排便困难,她就用手一点一点帮病人抠出来。

  18年来,五凤镇白岩村的老年人们已经习惯每天早饭和午饭后就溜达到卫生站免费量量血压,对于生活困难,单独生活的老人,王启蓉就让病人住在自己家里,不但管吃管住,还给病人洗衣服、擦身,从不收一分钱。(记者 张想玲 摄影雷远东)

  对话

  “人命更重要”

  华西都市报:在乡村行医18年,动力是什么?

  王启蓉:我小时候,二哥突发疾病。父母赶紧请来邻居,冒着风雨连夜抬着二哥走了20多里山路去医院。我当时就在心里发誓,长大后自己一定要学医,当个好医生。

  华西都市报:病人千里求医,秘诀在哪里?

  王启蓉:生活在这里几十年,村民家里有几口人,老人的病例病史,我比他们的子女更清楚。我的秘诀就是抢时间,抓住救命的那几分钟。人命更重要。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