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撤销国家地震局”行吗?

2014年03月05日 10:42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再出发的改革元年,必然与过去的改革有着重大区别。过去是要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现在则更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的共识,决定了在改革过程中相关立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这种改革共识也意味着,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和中国实行协商民主重要载体的全国政协,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今年两会确实值得期待,两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将是中国改革的再出发,也将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再出发。 (摘编《北京青年报》)

  “既然地震无法预报,地震局存在的必要性何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带来了《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他认为,国家地震局既然负有监测预报地震的责任,却反复向公众解释地震无法预报,没有履行好法定职责,建议撤销地震局。(3月4日《新快报》)

  国家地震局果真应该被撤销吗?客观地来分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长达数千年的人类地震预防史早就告诉我们,地震预测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孕育的复杂性以及地震发生的小概率,让地震预防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当地震预测成为一门遗憾的科学,国家地震局的关键作用就更多体现在其他方面:譬如拟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指导地震科技体制改革等。以地震的不可预测性来过度贬低地震部门的作用,其实并不恰当,并显过犹不及。

  真正需要被条分缕析的,或是朱列玉代表建议中的另一组数据:国家地震局的预算支出在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了40.86亿元。但于这40亿预算中,又只有12.8%真正地用在了地震预测与救援的事务上。并且,按照朱列玉代表的表述,许多市县地震局现在已几乎成了“养闲人之地”。现在很难说朱列玉代表所言就完全准确,但他一定提前做了部分数据工作。因为早在2011年,就有报道称,按照国家地震局2010年的预算收支表,地震经费仅千分之一用于预报预测。所以,与其说朱列玉代表在感叹于“地震局竟然无法预测地震”,不如说他在感叹国家地震局行政投入远高于业务投入,甚至感叹于地方地震局的过于人浮于事。

  从以上角度来说,大可不必去苛求朱列玉代表所言完全属实,但应该看到的是,他在提交着一份看似过激的“取消国家地震局”建议,同时也是在提交着一份真诚的建言书。对于国家地震局等部门来说,财政预算和使用或都有着自身的规律,但它们不能与公众的朴素认知有着明显的价值分野。而伴随着对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大的民众要求、简政放权高层呼声的不断响起,职能部门更要努力让部门财政使用情况透明,在平衡业务与行政投入的基础上,具有革自己命的勇气,对部门机构臃肿、“养闲人”等种种现象开刀。一份“取消国家地震局”的代表建议,就是在对地震部门进行真诚的提醒:透明还请继续,纠偏还请继续。

  即便人类早已步入后工业时代,但骤然而来的地震,仍然是这个社会最沉痛的伤痕之一。大地被一次次地撕裂过,许多无辜的生命也瞬间长眠于地下,可人们似乎总是无能为力。它正是地震局每每成为舆论话题的根源,恰缘于此,地震部门尤需表现出谦卑务实的职能作为。建议取消国家地震局中当然不无情绪,但真诚的建议却值得所有人来认真聆听,并进行制度性尊重的改变。(王聃)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