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数百年谭氏家庙被拆落一地 难掩昔日辉煌(图)

2014年03月20日 11:26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虽然被拆得七零八落,但从断壁残垣中,仍可想见谭氏家庙当年的盛极一时。李锋 摄

  散落一地的青砖,似在无声地叙说着一段历史;留下来的断壁残垣,犹显风雨过后的凄凉。昨日,记者在浏阳市荷花街道浦梓港看到,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谭氏家庙(宗祠)被无情地拆除掉很大一部分,仅残留三间正房,现场遍地瓦砾。

  现场:残砖断瓦难掩昔日辉煌

  在现场,记者看到,虽然这栋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居被折腾得七零八落,但残留下来的三间正房两边高高的封火墙仍在,很是气派。房子的后面,还剩有一段围墙,用黄泥、石块、石灰等筑成,至少有两米高,在围墙一角,还有几幅很写意的画作。

  附近一位48岁的居民原来就住在这栋楼里,他告诉记者,谭氏家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孟夏,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浏阳谭氏唯一的宗祠。作为谭氏族人,今年40岁的谭和平说,根据族谱记载,谭氏家庙最初占地有6亩多,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除了供有谭氏祖宗的牌位,这里还曾是谭氏家族私塾“福寿学校”所在地。清末湖广巡抚谭继洵与著名爱国维新人士谭嗣同两父子,幼年皆就读祖庙所举办的族学“福寿学校”。其中,谭嗣同约于1872年在此启蒙。“福寿学校”直至1951年才停办。

  故事:谭嗣同曾为宗祠撰通用联

  “‘为人树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谭嗣同生前曾为谭姓宗祠撰写过一副通用联。”谭和平说,谭氏家庙曾于清朝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季夏进行过修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的宗祠一般只有一扇大门出入,谭氏家庙受皇恩赐封为三扇大门出入。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安排当时无住所的人家住进谭氏家庙。谭氏家庙除东边厢房杂屋被现在住户拆除后补修外,其他原貌基本保存。1954年,因发大水,谭氏家庙部分建筑被大水冲毁。即使如此,谭氏家庙仍是目前浏阳市乃至湖南省为数不多保留完好的古代家庙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专家:有代表意义的古建筑应保护

  因为谭氏家庙正好位于旧城改造区域,今年2月,一台挖机开了进来,将谭氏家庙后栋捣毁,后经发现被制止。

  对此,浏阳市文物局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谭氏家庙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列入相关保护名录。由于多年缺乏必要的修缮,建筑本身已经很破败。“并且,经过专家论证,这个谭氏家庙与谭嗣同没有关系。”

  著名文史专家陈先枢却为谭氏家庙被毁扼腕叹息。他说,目前在长沙,这样既有建筑美又有文化底蕴的家庙已经难得一见,对于有代表意义的古建筑应该保护好。他特别提到,虽然谭嗣同在历史上大名鼎鼎,但在他的老家浏阳,能够拿出来的东西已经不多。他的故居只剩下一部分,还处于四周高楼包围之中,他的墓葬也是少有人问津。如果谭氏家庙再遭拆除,后人纪念谭嗣同不知道还有“何物可以凭吊”。

  谭氏家庙到底有没有保存下来的必要,是否可以很好地保存,本报将继续关注。读者对此事有什么意见,也可以致电本报热线96333或登录本报官方微博、微信提出。(记者 刘军)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