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万存款不翼而飞 女子名下突增一套155平大房

2014年03月21日 10:17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存折里的6万多元钱,突然就没了;一番追查之下,杨女士居然发现自己名下,神奇地多了一套155平方米的楼房。这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

  昨天,杨女士在接受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时,依然心怀忐忑,不知道是否该接受这份从天而降的“惊喜”。

  赔了还是赚了?

  6万存款不翼而飞,引出一串疑问……

  “要钱既然这么难,

  我改要这套155平方米的房子了”

  奇怪:6万存款咋没了?

  事情要从3月17日早上说起,当天早上,杨女士去银行准备将存折里的60186.49元活期存款转成定期,在柜台办理手续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存折里没有钱了。杨女士急了,存折一直在自己手里,密码甚至连自己丈夫都不知道,谁能把这个钱取走?

  杨女士告诉记者,这笔钱是准备给正在念高二的儿子补课和考大学的费用,这钱没了,孩子将来上学怎么办啊?

  她说:“我平时省吃俭用的,有病都不舍得去看,知道我这钱没了你说我啥心情?昨天一宿都没睡着觉!”

  更奇怪:还房贷了?

  找到储蓄所负责人了解情况,结果令杨女士很意外,她说:“他们告诉我说是还了房贷了。买房子?我和我们家那口子都是下岗工人,哪有钱买房子?”

  在银行提供给杨女士的个人活期一本通账户明细中显示:杨女士的存折从2013年7月23号开始归还本息,划走了杨女士存折中的存款,划走款项的对方账户名称是“个贷系统平账专户A户” ,由于钱款是由银行系统自动划出的,所以并不需要任何密码。

  储蓄所工作人员告诉杨女士,这个“个贷系统平账专户A户”,实际上是指杨女士名下有贷款,但是由于该项业务并不是储蓄所工作范围,因此建议杨女士去该银行城内支行的信贷部了解情况。

  特别奇怪:多套155平大房子?

  城内支行信贷部工作人员坚持认为杨女士名下有贷款,这位工作人员问杨女士:“你在战友房地产公司买过房子没?”

  杨女士:“没有,从来没买过,肯定没有!”

  这位银行工作人员随即翻出一摞资料,其中包括一份购房合同,合同上有杨女士名字的签名,并按有手印,此外还有杨女士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证件的复印件。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贷款合同看,2005年杨女士和丈夫贾先生,曾在战友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过一套总面积为155.05平方米的住房,向银行贷款38万。也就是说,杨女士少了6万元存款,却莫名其妙多了一栋155平的住房。不过,由于逾期没有归还贷款,在向法院起诉并判决后,银行按照规定对杨女士名下的6万元钱存款进行了平账处理。

  非一般奇怪:身份证曾外借过!

  杨女士一下子蒙了,不过她很快反应过来:“这些签字什么的,不是我自己签的,手印也绝对不是我自己的,你不信可以比对一下。”

  “这个我们现在鉴定不了,这些资料都是从支行转过来的。如果不是你本人的,建议你报警!”银行工作人员说。

  如果贷款合同上的签字和手印不是杨女士的,那么贷款合同上的身份证复印件是从哪里来的呢?

  杨女士承认自己知道这个战友集团,她说:“我丈夫的同学原来在那当物业经理,他曾经向我借过身份证想用我家的房子做抵押贷款,当时我觉得这是一种骗贷行为,就没同意也没借给他。”

  但是事实是,这些材料确实出现在了贷款合同中。有没有可能杨女士的丈夫贾先生了解情况呢?

  贾先生对此也给予否认:“4年前我同学在战友集团,贷款可能是没有钱,说是给我2000元钱,让我出证件帮他贷款。我媳妇没同意。那些证件他可能是拿走过,后来我媳妇说不行,就又给拿回来了。”

  杨女士与丈夫的同学联系,对方也坚持称虽然借过证件,但是没用。

  她将怪就怪了:“不要存款要房子”

  这事儿有点太蹊跷了吧?贷款合同没有本人签字,怎么就办下来了呢?如果没人说谎,那么这些证件,又是怎么出现的呢?不过,在律师刘玉海看来,疑问还不止这些。

  银行划走杨女士的6万元钱存款还房贷,是依据法院的判决执行。但是,杨女士身份证上的家庭住址就是现住址,如果银行起诉,杨女士理应收到法院的传票,可为何自己早就成了被告还毫不知情呢?

  刘玉海分析说:“杨女士有身份证有电话有准确的地址,法院传票是否送达?如果没有合法送达,实际上剥夺了当事人的诉权,一是一审的应诉权,二是判决生效之后,采取公告的办法又剥夺了杨女士的上诉权,这不是一个合法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对这个判决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刘玉海律师认为,就杨女士的情况分析,这已经不是一个民事案件,而是已经涉及诈骗,因此建议杨女士报案。

  为求究竟,杨女士又前往房产局查询,发现房产局的登记信息也显示:这套房产也是在自己名下。杨女士又生气又无奈,她说:“我改主意了。既然我这笔存款被划走也要不回来了,那好,我不要存款了,我要这套房子!”

  事情最终要怎样解决?本报将继续给予关注。(记者 高寒冰)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