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津冀协同发展:改革的“最好样本”

2014年03月31日 15:5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从保定将作为“政治副中心”的传言,到河北省正式出台新型城镇化意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鼓点越敲越密。股市和楼市的风向标,都透露出人们对“首都经济圈”,对未来京津冀的殷切期待。

  而热烈的目光之下,更需要一份审慎。“京津冀的发展跟各领域的改革都有密切联系,有典型性,具体性,能适应三中全会的改革要求,可以说是最好的样本。”研究者如是说。

  “不是你想要,就要得走;也不是你想留,就留得住”

  北京晚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各地对功能疏解仍然存在争议,比如北京希望首先疏解“相对低端、低附加值”的产业,而周边一些城市则强调“高端对接”。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共振点”应该如何协调?

  文辉: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一个迫切问题是规划,在规划上需要顶层设计和错位发展。

  在这个城市群里,必须有龙头城市、核心城市,也要有一些互补的功能性城市,在产业上相互支撑。大家都想要高端资源,这很正常,但这个时候就不是说由行政来决定,而是应该由市场来选择,哪些地方适合什么样的产业,它自己会选择。

  这里面涉及到的一个最重要问题是人才。总部也好,医疗、教育也好,场所只是一个载体,也许它这个场所可以搬出去,但这些高端人才未必能跟着去。

  如果你的环境非常好,人家有可能觉得北京雾霾太严重了,城市病非常突出,就有可能去;但如果到那儿一看,你的雾霾比北京还严重,环境还不如北京,你怎么能吸引高端人才去呢?

  所以北京周边的这些河北城市要定好位。你的优势资源在哪儿?你的特色在哪儿?你怎么吸引别人过去?

  不是说你非得让北京按行政命令,把这个疏解给我,把那个疏解给我;市场自己会选择,高端人才也会选择,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得走,反过来对北京也是一样的,不是你想留,就能留得住。

  好在我们现在的就业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对一切行业都会产生冲击, 这些高端人才不是像中医那样必须要坐堂,也可以通过网络学校、同城直播、电视电话等技术手段来工作。比如医院、教育这些载体可以走,但高端人才可以通过网络来工作。

  顶层设计不等于干涉市场,市场有失灵的时候,政府考虑只是从政府的角度,当裁判员要制定规则,你告诉大家发令枪响了才能跑,这种规则的制定才是顶层设计。

  “政府引导下的恶性竞争,一定要避免”

  北京晚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协同”应当如何来理解?

  文辉:京津冀“一体化”是理想状态,“协同发展”是务实的表现。

  我们国家的城市竞争特别厉害。在一个大的区域里,地形地貌都类似,比如平原地区,自然环境差不多,这个县搞出一个产业,隔壁县马上也搞一个同样的产业,这就是行政主导下的恶性竞争。就像大家经常说一个段子,中国人到国外开一个饭店,生意很好,第二个去了也开个饭店,第三个还开饭店;犹太人呢?第一个人开饭店,第二个人就开加油站,第三个可能开小卖部……这就是错位发展,错位竞争。这种方式能够提升这个区域整体的竞争力,而不是在两个县之间相互进行竞争,大家都压低地价,去吸引同类产业,这种政府引导下的恶性竞争,一定要避免。每个城市都要自己有意识地和别的城市在功能上形成错位。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现在看来天津和河北的联系不够,他们都是对着北京来联系的。

  天津和北京联系最多的,有高铁,有高速,河北周边和北京的联系也比较多;但是天津和河北的联系就比较弱,我觉得下一步需要加强这个联系。

  功能疏解可以有一个梯度的转移,比如央企总部,天津很欢迎,那就可以搬到天津;而天津的一些东西,可以搬到河北。在一个城市群里,大大小小的城市,要有不同的功能、定位。

  北京晚报:您谈到不同的城市要有不同的功能和定位,那么北京周边的一些城镇如何来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文辉:具体来说,北京的北部生态环境比较好:北戴河看海,承德看山,张家口看草原……由于地形地貌和区域景色,有天然的差异性,又是北京的上风上水,不适合搞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就应该发展旅游业。

  北京两千多万人口,中高收入的人群较多,大家待在北京城里都挺憋屈的,到了周末就要往外走。这些地区就可以在怎么满足这类人的消费上动脑筋,前段时间我们给张北做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认为它们可以做“首都经济圈”的“新避暑山庄”,承德是过去皇帝的避暑山庄,那“新避暑山庄”就是老百姓的、大众的“避暑山庄”——骑个马,吃个烤全羊,看一下草原,很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

  类似的有南部的香河,基本是北京的家具基地了。北京周边的很多地方要围绕北京的消费动脑筋,想想北京人要消费什么,再结合你的地方特色。像香河发展家具产业,它在平原地区,有空间,又靠近北京的市场,不就找到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吗?

  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辐射,

  主要是消费

  北京晚报:目前,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似乎没有“长三角”、“珠三角”那样顺畅?

  文辉:我强调周边地区围绕北京的消费来做规划,是因为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北京不是通过技术、产业或者人才的辐射,而是主要通过消费来辐射。

  在“长三角”,很多企业的工厂都在江浙一带,而销售在上海周边的小城镇,他们把公司注册在那儿,打出来的牌子都是上海某某品牌。他很好地把这种产业前后向、“微笑曲线”两端的取舍跟区位结合起来,就形成了错位和分工。而上海有些镇,靠注册经济一年财政收入有几个亿。相比之下,京津冀之间产业的关联度现在就差了一点。

  另外,京津冀涉及三个地区,在行政层级上很难形成一个核心,各方博弈比较多。而这个因素在“长三角”不存在,长三角就是以上海为龙头,杭州、南京都认他是“老大”;“珠三角”更不存在这个问题,广东一个省的政策就解决了。

  京津冀面临的是最复杂的问题,所以习总书记说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就是说,你不能就你这个行政区域来看这件事,必须站在全局来考虑问题。

  我的观点是京津冀的发展,不在于北京和天津发展得多好,而在于河北一定要起来。如果河北的发展起不来,这种巨大的差异会使中心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而外围越来越落后,他会像一个巨大的吸铁石,把资源都吸过来,前几年说的“贫困带”就是这个原因。

  之前京津冀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行政命令,市场的作用被抑制了,所以除了顶层设计之外,政府的手要从各方面缩回来。政府层面北京可以提出来哪些东西要往外走,列出一个单子;对河北来说,也可以列出一个负面单子,哪些东西我要的,这个不是说不要北京的,是这类企业都不要;然后企业自己来选择。

  京津冀是改革的“最好样本”

  北京晚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目的“造城”冲动;而京津冀之间交通的便利性,也导致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开始把购房半径扩展到了河北。这种趋势会不会反而导致北京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

  文辉:抑制这种“造城冲动”,主要在于转变考核方式。比如北京周边张承一带,就不应该去考核它的GDP。如果上级政府还是这么考核,那就逼着它要么大量做工业园区,要么大量搞新城新区的建设。

  这种路径依赖跟我们的财税体制有关。地方政府的收入无非是两块儿:一个是工业,一个是土地出让,几乎没有别的可选。国外是一种消费税,消费税实际上是服务业,最终计税不看东西是在哪儿生产的,就看你是在哪个地方买的,地方就会尽量想办法让人来。

  我们现在搞了很多新城新区,但并不在乎人来不来,只要把地卖出去就行,因为人来不来对它没什么太多影响,主要的目标是土地的收入。

  如果下一步不进行改革,这种发展模式还会延续,所以财税体制改革也是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京津冀的发展跟各领域的改革都有密切联系,有典型性,具体性,能适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要求,可以说是最好的样本;包括财税体制改革,环境方面的生态补偿等很多好的理念,都能在这里进行实践。

  京津冀就是我们国家面临的很多问题的一个缩影,表现得还特别突出,如果把这个区域发展好了,借鉴这些改革的措施,全国很多地方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主笔 张棻)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