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两院院士37名1/3广东籍 当选时平均年龄60岁

2014年04月03日 10:3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工作去年年底落下帷幕,广州再添3位新科院士。截至今年3月,日常工作、生活均在广州的院士共有40人(两院院士37名,外籍院士3名)。

  过往,常有人认为广东不盛产院士,在穗院士靠“引进”为主,但本报记者对40位在穗院士进行梳理后发现,他们之中超过七成在广州就职期间当上院士,广东籍的比例更达到三成。在穗院士的研究方向较为集中的有医药、光电(材料)及环境治理领域。

  广州地区院士96人 在穗院士40人

  截至今年3月,广州地区院士总数已达96人。其中两院院士总数93人,此外还有外籍院士3人。

  目前,广州地区的院士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获评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唯一工作单位且该工作单位在广州市;二是获评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单位且其中一个工作单位在广州市,称双聘院士;三是获国外、境外机构评为院士,有一个以上(含一个)工作单位,且其中一个工作单位在广州市,统称外籍院士。

  而本文重点分析的在穗院士,是指获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或国外、境外机构评选,日常工作和生活以广州为主的院士。目前,在穗两院院士总数3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17人,中国工程院20人,国外、境外机构获评院士3人。

  当选为院士时平均年龄60岁

  据本报记者统计,40名在穗院士平均年龄73.3岁,37名在穗两院院士平均年龄为73.1岁,平均当选年龄为60岁。现年52岁的曾益新院士在2005年当选时年仅43岁,是当年中国医学界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

  综观全国两院院士,年龄分布最集中的是70~79岁年龄段。然而,当选年龄的年轻化已经成为必不可挡的趋势。按现有规定,院士增选对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的入选有要求。被推荐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以下的应不少于1/3。根据已有统计,2011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平均年龄为52.6岁,工程院新增院士平均年龄为56.7岁。本报记者发现,2010年后当选的4位在穗两院院士中,当选时平均年龄为53.2岁。

  仅一名女院士 是肾脏病专家

  肾脏病专家侯凡凡是在穗院士中唯一一名女性。她40岁读博士,45岁留学哈佛,回国后在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院)附属医院任职,59岁时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自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专家李绍珍院士2001年去世以后,广东多年没有出女院士,这一“空白”终于在2009年时被侯凡凡填补。

  据了解,目前女性科技人员约占我国科技人员总数的35%,而女性在两院院士中的比例约为5%~6%,比例偏低;从学科分布看,女院士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生命科学等领域。

  江湖地位:

  有不少是领域内奠基式人物

  在穗院士中,有不少在其研究领域属于奠基式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今年已经89岁高龄,是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他1952年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医学院,1977年调入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现为南方医科大学),并被任命为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他在解剖学领域中,开拓了理工医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创建了全军和 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又如著名光学家、中科院院士刘颂豪,是我国激光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89年,在其倡导下,我国第一个以激光生命科学命名的专业化实验室——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在华南师范大学建立。

  院士为广东、广州带来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及人才储备。据不完全统计,由在穗院士倡导创建或领衔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超过20个。

  研究领域:

  医学、环境治理、光电领域最集中

  在穗两院院士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医学,临床解剖学,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材料,建筑结构、基础工程,通信技术,石油地质海洋地质,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电力工程,农业机械等领域。

  统计后发现,在穗院士在医药、环境治理及光电领域的研究较为集中。

  在医学领域, 姚开泰院士及曾益新院士均是著名的肿瘤学专家,对广东地区高发的鼻咽癌尤其有深入研究;侯凡凡院士是肾脏病专家;广州市民熟悉的钟南山院士是呼吸病学专家;俄罗斯外籍院士陈家祺是眼科专家,在角膜病的防治、治疗性角膜移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在药学领域,姚新生院士是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专家;刘昌孝院士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药物动力学实验室,一直从事药物代谢方面的科研工作。

  市民关心的环境问题也是在穗院士的主要研究领域。傅家谟院士1993年组建了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对北京、贵阳、广州等地区的大气飘尘和气溶胶及珠三角地区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彭平安院士近年来一直从事珠三角环境毒害有机污染物研究,曾任中科院珠三角污控中心主任。陈勇院士长期专注于“城镇矿山”(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市政污泥、畜禽粪便、建筑垃圾等)能源化与资源化清洁利用、能源战略、洁净煤技术等领域。

  在穗院士的研究领域成为广州发展经济与民生事业的重要支柱。2013年,利用光电研究上的优势,苏锵、陈星旦、刘颂豪、姜中宏、曹镛、周克崧、许宁生等7位院士牵头,与42位专家及产学研单位完成了“广州光谷”主题研究报告。去年9月,广州重启“光谷”计划,正式将“光产业”作为广州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2月,鉴于医疗上的集中优势资源,广州市正式启动了 “广州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连续三年、每年拨款一亿,由首席科学家牵头组建四大项目,专攻恶性肿瘤、呼吸道重要传染病等华南地区常见恶疾,提升重大疾病的防诊治水平,打造华南地区健康医疗中心。策划/窦丰昌 文、表/记者罗桦琳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