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根治拒载需寻找“最大公约数”

2014年04月04日 11:10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4月1日起,《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乘客上车前,出租车司机不得有询问目的地等挑客行为。《规范》还明确要求,出租车公司在接到投诉后,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10日内处理完,并将结果告知乘客。

  这样一条禁问目的地的硬性规定,能否给司机戴上“紧箍”?在笔者看来,规则要尽可能平衡各方利益,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唯有坚持利益分析基础上的改革,才有利于规范出租车运营服务。此举虽好,但能否执行到位,让人表示怀疑。规定当中并未明确相应的处罚责任条款,当出租车司机一旦违反这些规定,执法部门应怎么处罚,并没有明确依据。

  我们都有过类似经历:逢上下班打车高峰期,好不容易拦到一辆出租车,在被问清楚去哪里之后,司机却以堵车、耽误交班、不顺路等理由拒载。但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司机挑客也是迫不得已,比如对于醉酒者,司机拒载或中途终止载客,也情有可原。由此发现,“禁问目的地”这一规定在具体执行中不能一刀切,是不是拒载还要看实际情况,既不能漠视乘客利益,也不能伤害到“的哥”的利益。

  新规中只有规则约定,缺乏取证手段,也往往会让规定形同虚设。比如,有些司机问完目的地之后,就说自己要交车或者要加油,不顺路,遇上这种情况乘客也拿他们没办法。何况不少地方是允许拼车的,对于后上车的乘客,司机不问目的地,怎么会知道顺不顺路呢?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新规谁来监督,发生纠纷如何取证,这都是一个难题。如果新规无法监督执行,最终难免沦为雷声大雨点小的一纸规定。

  出租车拒载一直是个顽疾,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整治。如今的司机拒载,理由更为隐蔽,拒载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即使被乘客投诉,也很难认定是拒载。比方说,由于现在出租公司没有硬性规定什么时间交车,司机不想载客就可以拿各种借口和托词拒载,对此你又能奈何?这次新规实施能否药到病除,这仍然是个大大的问号。

  说到底,出租车和乘客一样,虽是不同利益群体,但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改革要奏效必须抓住核心利益,寻找“最大公约数”。究竟是哪些方面阻碍改革,这些阻力如何破解?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新规只能是纸上谈兵。一言以蔽之,在规范出租车运营服务上,只有司机和乘客的博弈平台搭建了,利益各方才能对话,矛盾才能和解,改革才能顺利进行。(黄春景)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