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一七旬老人守护无名烈士墓30年

2014年04月04日 14:45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新泰龙廷镇一位76岁老人义务看守烈士陵墓30年,定期清除草、添添土,逢年过节祭拜烈士。现在烈士墓成了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老人希望后人能记住当地曾经发生的战役,不要忘了烈士们的功绩。

  老人搬出儿子家

  守护无名烈士墓

  4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新泰市龙廷镇龙溪村,看到村东头高坡上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抗日战争龙溪庄遭遇战遗址”,石碑后面不远处就是烈士墓地。

  墓地在一块高出地面约两米的土堆上,四周修着围墙,里面矗立着七座烈士墓,每个墓前都立着石碑,坟头周围全都用水泥修筑。墓南侧石碑上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76岁的村民徐勤学正拿着布子小心翼翼地擦拭墓碑,不时用手给坟头添点土。“马上到清明节,给烈士们擦擦墓碑,擦掉上面的灰尘。”徐勤学说,这个墓地埋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龙溪庄遭遇战牺牲的战士们。以前这里有41个烈士墓,后来有的烈士被亲人找到后,陆续地迁走了一些,现在就剩下七个坟头了。

  “老人是这片墓地的守护者,从1984年开始,至今已经有30年了。”龙溪村党支部书记董仲林感慨地说。

  “这些年,自己只要一有空就会来墓地薅薅草,添点土,祭奠一下烈士。”徐勤学说,以前墓地周围没有用水泥砌住,一到下雨天很容易被水冲走,所以每年雨水下得勤的时候,他都经常去看着点,生怕坟头被冲没了。清明节、八一节和春节等节日期间,他都要带着纸钱和酒,去祭奠烈士。为了更好的守护烈士墓,上世纪90年代初,徐勤学从儿子家搬了出来,在烈士墓旁边盖了两间小屋,用石头垒了个院子,紧挨着烈士墓住了下来。

  叔叔曾在死人堆里

  救出一个战士

  “以前是我一个本家叔叔在看守陵墓,他去世后,我接了他的班。”谈及守护陵墓的原因,徐勤学说,刚建国那会,他还很小,就跟着叔叔徐志全来这里。徐志全每次都拿着几刀纸和一壶酒,在这片坟冢前祭扫。

  “我一开始以为这里也是家里老人的坟墓,后来才知道埋的都是烈士,当年这里发生的遭遇战特别惨烈。”徐勤学说,1942年,42名八路军战士路过龙溪村时,与日伪军遭遇,双方立刻交火。由于这支队伍多是电台和医护人员,加上寡不敌众,河滩上到处都是战士们的尸体。后来徐志全冒死赶到河边,在死人堆里发现了一个活着的战士。“叔叔将战士背回家,偷偷地帮他养伤。”徐勤学说,由于当时鬼子经常来扫荡,剩下的41人名战士只能就地掩埋。

  后来徐志全和村里几个人为战士们刻了墓碑,可能由于部队番号不清楚,所以很多战士的名字都不知道,最后这里成了无名烈士墓地。

  徐勤学说,每逢清明节,都能看到附近一些学校的学生来墓地祭扫,那时,徐志全就成了讲解员,向附近学生讲述当年的战斗。“叔叔去世后,有两三年墓地没人管,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得把这个工作坚守下去,好好地保护这些墓地,不能让烈士墓没有人照顾。所以我就来这里看守了。”

  以后我“走”了

  儿子继续“接班”

  龙溪村党支部书记董仲林说,现在烈士墓成了新泰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附近学校的学生和政府工作人员都会来这里扫墓祭奠,徐勤学也成了讲解员,向大家讲述这段历史。

  “考虑到老人家里比较困难,村里给他办了低保。”董仲林说。“得让后人记住,才对得起死去的战士们。”徐勤学说。

  龙廷镇政府工作人员说,2012年,新泰市和龙廷镇政府重新整修了烈士墓地,盖了围墙,重新换了石碑,还为徐勤学建了三间房子,方便老人生活。

  徐勤学说,家人都支持自己的做法,他经常和儿子、孙子提起烈士们的事迹。“我现在快八十岁了,以后会让儿子接自己的班。”

  “自己每天在这守着,不为别的,这样做着就觉着是心安。”徐勤学说,他现在年纪大了,但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扛着铁锨,拿着镰刀去整理坟冢,累了就坐下来对着烈士碑说说话。“我会和他们说,大家一直记着你们,没有忘了你们的功绩。”徐勤学说。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