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延安灾后重建遭遇资金压力:143亿从哪里来?

2014年04月04日 15:14 来源:陕西日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的暴雨灾害让延安伤痕累累,旋即展开的灾后重建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所需的143亿重建资金却让各级政府压力重重。今后三年,延安市县区年度新增财力全部用于灾后重建,全市党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然而当地建房成本的上涨更让群众负担加重。应对压力,扶助民生,延安灾后重建要做的还有很多。

安塞县一处正在建设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小区。记者 姚志伟摄

  2013年7月,延安市遭遇了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过程最长、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暴雨日最多的一次集中降雨。持续的强降雨引发洪涝、滑塌、泥石流等特大复合型自然灾害,导致42人丧生,22万人失去家园,7.4万间遍布在千沟万壑间的窑洞垮塌或严重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元。

  灾害发生后,延安市迅速组织开展各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确保了倒房塌窑群众的温暖过冬。然而,灾后重建毕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重建面临的巨大资金压力,仍考验着延安的政府和当地群众。

  阶段成果显著,受灾群众从冬天走进春天

  3月14日,延长县安沟乡黄古塬村。村民李峰悠闲地在家看着电视。

  2013年暴雨灾害给这个家庭带来的苦难正在远去,现在,春天也悄悄来了,已经走过了冬天,走进崭新的生活了。

  2013年7月的那场暴雨灾害诱发滑坡,将李峰家里仅有的两孔窑洞全部压塌。在村民家借住的同时,他开始加紧修建新房。2013年11月,李峰家终于在入冬前搬进了新居。“我这3间平房,算上装修共花了11万。政府给补助了3万,我又借了几万,加上原来的一点积蓄,总算暖暖和和地过了个年!”

  据村支书徐立生介绍,黄古塬村共有132户人家,有56户在2013年暴雨灾害中不同程度受损。村委会将预留的宅基地拿出来,作为其中24户受灾村民集中安置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由村民自由选择施工队建设。其余受灾村民则是分散自建。由于动手早,天冷前所有受灾村民就全部搬进了新房。徐立生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苹果树,虽然遭灾了,但有苹果这个主导产业,很快就能完全恢复。”

  黄古塬村只是延安灾后重建阶段性成效的一个缩影。

  灾害发生后,延安市全面启动实施财政救灾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出台了财政补助政策:对紧急转移的群众每人一次性补助230元,需过渡性救助的群众连续3个月发放每人每天10元的生活补助,对因灾死亡或失踪人员家属给予5000元抚慰,倒塌或严重受损房屋重建每户补助3万元,低收入户每户增加1万元建房补助,一般损坏房屋进行临时性加固每户补助1000元。

  为了确保补助资金能及时到位,延安市加大了资金争取和预算调剂力度,目前已累计争取和筹措资金32.2亿元,其中中省23.6亿元,市级5.3亿元,县区3.3亿元。2013年先后拨付资金25.6亿元,保障了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资金需求。

  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是2013年后半年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延安市各区县,逐户建立安置台账,细化安置方式,采取各级干部包村联户、发放生活补助等多种措施,掌握每一户房窑倒损群众的越冬方式、安置去向、生活状况,真正做到“看得见、说得清、不失控”,最终使74322户住房倒损群众越冬安置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其中,通过现有保障房、移民搬迁房、自建住房、敬老院等方式永久性解决住房4.1万户,其余住房正在建设的受灾群众则采取投亲靠友、租借住房、集体闲置房屋安置等方式妥善安置,实现了全部在屋内过冬,消除了住彩钢房、帐篷的现象。

  资金压力巨大,将投入三年新增财力

  “2013年的暴雨灾害给延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多亿元,经过我们估算,灾后重建所需资金约为143亿元。除了中省下拨的部分资金,这笔钱绝大多数都要由延安市来承担。”延安市灾后重建办副主任杨志旗说。

  按照《延安市灾后重建规划》,延安市计划到明年年底,全面完成城乡灾毁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设施等恢复重建任务,使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主要任务包括城乡居民住房、工农业生产、水利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公共服务等12项内容,估算共需投资143.3亿元。其中,仅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一项所需资金就高达66亿元。

  143.3亿元是什么概念?按照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字,2013年延安市地方财政收入为155.4亿元。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2013年受灾较重的几个区县也纷纷表示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宝塔区是2013年遭受暴雨灾害最重的县区之一,全区共有1.9万户房屋倒损需要重建。“按照规定,受灾群众重建房屋每户补助3万元,中省市县财政各出7500元,仅这一项,区财政就要拿出1.4亿多元。这还不算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宝塔区经济发展局党委副书记马建立说,“宝塔区财政多年来只能保工资、保运转,灾后重建资金压力确实很大。”

  延长县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呼富强也表示,该县有1.2万多户受灾群众住房需要重建,县财政所需承担的补助资金近亿元,而全县2013年全年的财政收入不过3.3亿元。

  实际上,除了在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中需要按比例承担补助资金外,水利、道路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都需要市县区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

  为了应对重建资金压力,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延安市提出要整合使用各类灾后重建资金,将市县区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扶贫资金、其他财政性资金,与中省支持的灾后重建资金统筹安排,捆绑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同时,全力调整支出结构,强化节约措施,今后三年,市县区年度新增财力全部用于灾后重建,全市党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停止组团和安排人员公务出国(境)考察,停止购置、更新办公设施和现代化办公设备,停止新增购置公车,节约的资金全部用于灾后重建。支持生产自救,实行收费减免,争取上级支持。另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灾后重建信贷投入,支持产业恢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灾后重建。

  新增数千灾户,期待着享有同等政策

  2013年暴雨灾害过后,延安市对受灾人数进行了核查统计,截止时间为2013年8月14日。但事实上,从那个时间以后,各地又陆续出现许多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需要重建的状况。

  延川县禹居镇马家坪村高春阳家即是如此。2013年7月,高春阳家的两间窑洞裂了,由于当时认为不会倒塌,高春阳只申请了加固维修,政府很快也补给了他1000元。然而,过完年后,他发现裂缝变宽了,心惊胆战的他赶紧借钱开始新建平房。4间平房还没完工,他就已经借了10来万元了。高春阳的妻子是残疾人,他要照料妻子因此无法去外地打工,只能种地和在周边打零工生活。“现在房子是不敢拖了,安全要紧,再没钱也得修。就是不知道我这种情况还能不能申请那3万元的补助款?”

  在安塞,灾后重建办主任张正中也告诉记者,由于灾害有个持续过程,从统计截止日期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房屋倒塌。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房屋需要重建的群众新增加了1000多户。“毕竟是同一场灾害导致的,政策不一致的话,对这些群众不公平。”

  “这个情况我们也知道,现在正在摸底。初步统计,全市新增加的房屋倒塌户有五六千户之多。”延安市灾后重建办副主任杨志旗说,这些新出现的问题究竟该怎么解决,目前还没有具体方案。

  另外,杨志旗告诉记者,2014年延安市在继续抓好灾后重建的同时,还将启动实施避灾移民搬迁五年规划。2014年将完成4万户、14万人搬迁。

  据了解,2013年暴雨灾害发生以后,延安市及时汲取灾害教训,编制了《避灾移民搬迁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将全市城镇山体居民、农村危房危窑、地质灾害地带居民共23万户、80万人进行避灾移民搬迁,全部迁入城市、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彻底改善居住生活条件,让全市群众实现告别危窑、告别高边坡地带、告别窄沟陡坡地带、告别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带“四告别”目标。

  在2014年的避灾移民搬迁中,延安市计划将避灾移民搬迁与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和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保障房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农村危窑危房改造紧密结合,融合使用资金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安置形式以楼房小区为主,不进城单套的要统规自建,建设新民居,突出地域特色。积极争取中省支持,补助标准达到住房灾后重建补助水平。 (记者 姚志伟)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