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六旬老人义务为烈士守墓8年 望人人都能做善事

2014年04月06日 1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六旬老人义务为烈士守墓8年望人人都能做善事
范成锁在烈士陵园里除草 蔡迅翔 摄

  中新网平顶山4月6日电(记者 门杰丹)河南省鲁山县61岁村民范成锁,8年来义务为当地陵园里的烈士守墓,为了方便守护,他甚至把家搬到陵园旁临时搭建的房屋。每年清明节前后,这位普通村民的善举,都会引发众多扫墓人的关注。范成锁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好日子都是以前烈士牺牲流血换来的,如果不把烈士照看好,良心会叫狗吃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干几件好事、善事,“和谐社会不就中了?”

  5日,记者在鲁山县团城乡鸡冢村的烈士陵园见到范成锁时,他正在烈士的墓碑间锄草,只见他中等身材,带着一副眼镜,微弯着背,随着手中的锄一下一下在地上划,他一步一步地向前挪,神情专注、认真。等他忙完手里的活,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守墓生活。

  范成锁回忆说,解放前,自己随父亲逃荒到团城乡旗杆村,红军解放团城乡后,他们家分到了土地、房屋,解决了温饱,那时候父亲就经常跟他说要记住解放军的恩情。所以,每逢清明节、春节或农历二月初二,他都按照当地习俗给烈士扫墓。2006年,当地政府为便于管理,将该乡的9座红25军烈士墓迁在一起,在鸡冢村建立烈士陵园。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照看烈士墓。

  “生活过得这么好,给哪来的,那就是人家用人家的青春,用人家的生命,人家为了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换来咱的今天,这一代人要不把烈士好好照看好,这良心都叫狗扒吃了,这心都叫狗扒吃了,所以我重视照看这陵园。”提起牺牲的烈士,范成锁言语有些激动。

  锄草、抛石、为树木浇水等,看护陵园要做的事很多,他常常在旗杆村和鸡冢村间往返。后来为了方便,范成锁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索性在陵园旁边临时搭建几间房屋,把家从旗杆村搬到了鸡冢村陵园旁,正式开始了守墓生活。

  他和妻子王会云一起开荒,想方设法美化陵园环境。有一年,他把整个陵园的地翻了一遍,让杂草彻底断根,还买回桂树、月季等,培栽在柏树旁边。在他带着家人精心装扮下,陵园逐渐变得郁郁葱葱。受其感染,家人也把守护陵园当成了家里的事。

  妻子王会云说:“忙的时候,他一个人不中,做不下来,我来给他照顾,拔草打药挑水。”

  儿子范崇辉说:“父亲岁数毕竟大了,有些他做不了的事,俺帮他做做。”

  除了守墓,范成锁还义务为扫墓的人讲述烈士事迹,有时还到学校给学生们讲述,8年来,范成锁不仅自己感恩,还用实际行动带动其他人缅怀先烈,他的善举赢得了当地政府部门和村民的尊敬。

  团城乡民政所所长李德杰说,当年陵园建好后,没有后续拨款,因此没人专门看守,多亏了范成锁“无私的奉献”,很感谢!

  村民范纯玉也说,范成锁在陵园里“修个坟墓啊,除个草啊,等等,对那贡献特别大”。

  村民说,除了守墓,20多年来,会电焊的范成锁还常年义务为当地小学和中学修理门窗桌椅。团城第一小学副校长王永红告诉记者,一到假期,学校门窗、桌凳需要焊接的时候,他自己都过去了,不收费,并且比较热情。

  村民王记祥说范成锁把烈士墓“弄得可好”,而且好做很多好事,屋里挂着很多锦旗。

  对于乡亲们的理解,让范成锁很欣慰。其实在他心里,有一个很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事善事。在他看来,如果每个人都能干上几件好事,比如遇到老人小孩,都尊老爱幼,遇到要饭的、穷人,都热情照顾,都这样去干,“和谐社会不是都中了吗?”(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