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晨报:如何破除“逢假必堵”的魔咒?

2014年04月08日 08:47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清明小长假,其实也只比双休日多了一天而已。可扫墓、踏青、访友的车流汇集在一起,共同变成了浩浩荡荡的堵车大军。清明节的西安,假期首日大堵车,排队3个小时都坐不上去兵马俑的公交;武汉一位机长因为清明节堵车而导致航班延误;江苏高速大堵车,堵瘫时间达23小时;北京更是不负首堵的盛名,处处是堵点,各地是高峰。

  (4月7日新华社)

  不仅高速路变成了停车场,各大景区也都是人山人海。春游踏青的好心情,追忆亲人的哀思,全在堵成一片中被消耗殆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早已从自行车大国迈向了汽车大国。

  以前段时间悄然限牌的杭州市为例,截至3月,杭州主城区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0万辆,人均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北京,居全国第一。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却缺乏与之匹配的路网建设、公共交通设施配套,也难怪大城市会陷入逢假必堵的魔咒了。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大城市过度集中。发达城市群聚集了过多的人群,太多职能集中于一座或几座超大型城市身上,使得大城市病入膏肓,平日里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病症就有所显现,一旦赶上年节,更是集中爆发,让身处其中的人们苦不堪言。集中出行、集中择业、集中入学、集中就医,虽然大城市里聚集了很多优质公共资源,但却抵不过人口基数过大的分摊效应。

  而我国目前的假日设计制度,也对“逢假必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集中休假制度设计,使得刚性需求导致短期旅游消费者井喷,尽管年年黄金周都堵成“一锅粥”,仍有不少游客无奈地表示“再挤也只能出游”;另一方面,国内一些旅游景点尽管供给能力不足,但仍然过度依赖于门票经济,不愿意放弃节假日的超额收入,纷纷“超量”接待游客。

  从这点上来看,迟迟未能落实的带薪休假制度,也造成了逢节必堵的尴尬现状。消费者无法自主选择旅游消费的时间,在人口基数如此庞大、旅游需求如此旺盛的节日期间,拥堵只能是解不开的魔咒。

  因而,破解大城市过分集中的现状,要积极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让人口适度引导到中小城市,减轻目前超大城市顽疾难医的现状。尽早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别再让游客到景区只能欣赏人山人海。唯有多管齐下,方能破除逢假必堵的魔咒,让人们恢复节日轻松出游的好心情。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