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义嫂照顾瘫痪小叔子三年 称活一天就照顾她一天

2014年04月08日 09:3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近三年来,周小华一直悉心照顾李勇,“就是给他一种对生活的信心,不要那么悲观。”

  邛崃人周小华离婚后仍悉心照顾瘫痪小叔子李勇,在她鼓励下,李勇3月创办残疾人公益促进会

  1987年

  周小华第一次来到李家,对于当时11岁的李勇来说,这个忙于操持家务的嫂子和亲姐姐一样。

  2004年

  周小华就和李勇的哥哥离婚,不再是李家的一分子。

  2011年

  亲情割舍不断,在李勇遭遇高位截瘫的人生变故之后,前任大嫂周小华毫无怨言地担负起照顾他的重任,并将生活下去的信心带给了他。

  3月15日,一场邛崃市残疾人公益促进会举办的义卖活动在邛崃市文君广场举行,组织者之一的李勇坐在轮椅上将义卖品摆放整齐,热情地招待来往的顾客。

  三年前,李勇因为一次意外高位截瘫,全身上下只有头部有知觉,从瘫痪在床到成为活动组织者,有一个人一直在李勇身后给予他帮助和支持,这个人就是他的嫂子周小华——与他哥哥已经离婚多年的嫂子,却一直照顾了他三年。

  寸草春晖

  操持家务

  前任大嫂为他介绍对象

  李勇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哥哥、二姐和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父母去世后家里很多天不开火做饭了,有一天我回家,看到厨房怎么有炊烟呢,进去一看,有一个头发长长的女孩子,在做饭。”李勇说:“当时就想,有饭吃了!”这个女孩子就是周小华。那时她还在跟大哥谈恋爱,看到家里遇到这种情况,就来帮忙给李勇一家人洗衣、做饭。1987年大哥和周小华结婚后,11岁的李勇特别喜欢跟在新嫂子身后,拉着她玩,“比我大不了多少,从小我就喊她大姐,像亲姐姐一样。”李勇说。

  1998年,22岁的李勇开始去浙江打工。他逢年过节都会给家人打电话、发短信问候,而家里人却没有告诉他,2004年时大哥和周小华已经离婚了。虽然离了婚,周小华还是住在蜚虹社区,离李勇家也不远,李家有需要帮忙的她就过来看看。“李勇一个人在外面那么多年,也该成家了。”周小华说。2010年6月,经过层层筛选,她看中了一个女孩。2011年春节,李勇回家过年见到了周小华介绍的这个女孩。虽然最后两人没能走到一起,但李勇仍然感谢大姐为他操的心。

  情同手足

  拿出积蓄 飞往杭州照顾瘫痪小叔子

  2011年春节过后,李勇继续回浙江工作。然而厄运却悄悄降临了。9月26日,喜爱运动的他骑着山地车在沿海公路上飞驰,因为赶着回家,他骑得很快。“不知道怎么就摔了一跤,醒来之后就躺在医院了。”李勇说。这一摔,李勇的人生被改变了。他被诊断为颈椎六七节粉碎性骨折,这意味着从头部以下都不能动了,高位截瘫。出事第二天,李勇的二姐带着4万块钱先来到杭州,没想到三天后这些救命钱就用得所剩无几。

  因为大哥工作太忙,没时间去照顾弟弟,周小华就承担起了这个“任务”。她又向亲朋好友四处借了些钱,还拿出自己攒的积蓄,凑了三万多,飞往杭州。“看到他头上绑着绷带,脖子上套着固定的东西,人还在昏迷。”周小华忍不住泪水在医院痛哭起来,“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就这样了。”

  无微不至

  值守病床 每天重复几百次康复动作

  之后的一个多月,周小华和李勇的二姐轮流值夜班照顾他。“他脑子里面有淤血,几乎都是昏迷的,偶尔会醒,醒的时候就要赶紧喂点汤或者稀饭。”周小华说。晚上照顾李勇几乎一夜都不能睡,他不定期的清醒,每次清醒都会呼喊,有时需要喝水,有时是疼痛难忍。为了不让李勇生褥疮,每半个小时还要为他翻一次身。“刚开始没有力气,一个人都弄不了,得一个人护着头和脖子,另一个人搬脚,两人同时翻才行。”周小华说:“要用力,动作还要轻,怕弄疼他。”

  2011年11月15日,由于在浙江治疗的开销太大,李勇转回了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2012年1月中旬,他又住进了邛崃东华医院,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直到这个时候,李勇才意识到自己的病有多严重。身心受到巨大打击的他觉得人生已经跌入谷底,每天两眼呆呆的望着前方,也不说话。“不要每天哭丧着脸,即使明天死,你也要笑着死。”李勇现在还记得周小华当时说的话。

  在医院,李勇每天要进行康复训练,医生指导康复动作之后,剩下的练习就需要家人的帮助了。刚开始,李勇的胳膊、腿部完全不能自主运动,只有周小华拉着他的胳膊一次一次地举起、放下,“每天起码都要重复几百次”李勇说。除了锻炼,周小华一有时间就要给李勇捏腿按摩,防止肌肉萎缩。每过两个小时还要为他导尿,每晚要给他用热毛巾擦身……有一次,周小华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

  重拾信心

  他创办残疾人公益促进会

  “看着大姐为我劳累这么久,内心很痛,她们的付出不能没有回报。”李勇暗下决心,他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尽量少拖累大姐和家人。2013年9月,李勇出院回家,大哥每天忙工作,二姐也有自己的家室,至今,还是周小华每天到家里来照顾李勇,算来,已经快三年了。

  在医院时,为了不让李勇每天胡思乱想,周小华给他带来了几本励志书,还鼓励他练字,将来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书。周小华把笔绑在李勇食指和拇指之间,“刚开始都不能叫写字,就是画,”李勇说,现在的他,可以自己拿笔写字,虽然慢,但一笔一画都很清晰。

  李勇在医院时还做起了卖毛毯的生意。他请朋友从浙江批发毛毯寄到邛崃,周小华骑着小车替他取回来,再卖给医院里需要的人。“就是给他一种对生活的信心,不要那么悲观。”周小华说。出院之后,在成华分局二仙桥派出所教导员李婷华的鼓励下,李勇学会了用微博、QQ、微信,还能自己接打手机。他创办了自己的微博和“李勇爱心热线”,今年3月,还和其他29个残疾人朋友创办了邛崃市残疾人公益促进会,“想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李勇说。(见习记者周家夷摄影刘陈平)

  对话

  只要我活一天

  就照顾你一天

  记者:你是怎么从那个阴影中走出来的?

  李勇:主要还是家人和大姐的鼓励,我要是一直愁眉苦脸的,家人也不好受,我不能让她们失望,也不想一直拖累她们。

  记者:大姐是怎样鼓励你的呢?

  李勇:她已经照顾我三年了,她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就照顾你一天,但你自己一定要有信心。”

  记者:为什么离婚之后还是会一直照顾这个小叔子?

  周小华:我十七八岁就来他们家了,这么多年,跟他们也有感情了,遇到这种事,他确实很可怜。

  记者:每天过来照顾李勇,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了,那你自己的生活怎么办?

  周小华:我现在也不上班,没什么事,而且我现在的男朋友也挺支持我的。

  链接

  照顾智障小叔子30多年

  她感动乡亲

  人们常说“长嫂如母”,在邢台新河县安家庄村有这样一位嫂子,她叫赵翠芬,30多年来始终如母亲般照顾智障小叔子,尤其在丈夫去世后十多年间,她依旧当做一种责任来呵护他、爱护他,感动了乡亲。

  40多年前,赵翠芬嫁到了安家,开始照顾精神失常的小叔子。公婆去世后,30多岁的她就担起了照顾小叔子的全部重担。

  赵翠芬如今已66岁,身体瘦弱。她也不富裕,至今还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土坯房里,但她依然悉心照顾着自己的小叔子,她的事迹感动着乡亲们,2012年她被评为孝老爱亲十佳道德标兵。乡亲们看到赵翠芬从不腻烦地照顾着小叔子,也有人问她:“这么多年你就不累吗?就没有想过要放弃?”她总是很平淡地说:“累呀,但我们是一家人,我能放弃他吗?”据河北新闻网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