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扫错墓不妨一笑了之

2014年04月08日 09:5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清明节期间,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团委几名同学义务去富乐山扫墓,将“宋上将明轩之墓”误认为是“宋代的将军”的墓,并将照片发在官微上,引起哗然。

  “宋上将明轩”指的是抗战名将宋哲元,作为文科生,这个笑话闹得确实有点大,无怪乎网友们会给出刻薄回应,一位自称是大学教师的网友质问道:“你说这种官僚学生机构对学习有多大帮助?”

  基础知识没学好,应该批评,但如此上纲上线,似无必要。

  文科知识太琐碎,反省一下,谁没犯过常识性错误?这位“大学教师”在接下来的“网络科普”中,也把属于西北军的宋哲元批发给奉系,同样闹了大笑话。既然人人都有记错时,又何必对孩子们这么不宽容?

  一方面,“团委”“官微”等身份标识误导了人们的判断,似乎只要沾了官方,就绝不能错,这便忽略了,人的身份是多元的,他可以既是学生干部,又是书呆子,还可以是网络愤青、美剧达人、游戏玩家……这些身份并不矛盾,可强制把一个人归入到某个特定身份中,不计其他,则必然会伤害他的自由,继而苛责更失客观。

  另一方面,公领域与私领域应该分开。孩子们义务扫墓,就算扫错了,对社会又有什么伤害?人这辈子都会犯一些让自己感到尴尬的错误,为何不能一笑了之?对这样的小事,人人争着抖机灵,只能说他们内心恐惧,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嘲讽已在其内心中刻下深深的阴影,所以才要用嘲讽别人来抚慰曾经的痛,这就可以理解,在我们的文化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兴高采烈地对残疾人高呼瘸子之类侮辱性字眼。

  有学问并不等于是好的公共人,没学问不等于是坏的公共人。犯了常识性错误,改正就是,何必施以语言暴力?究竟是什么在妨碍着我们不能相互宽容一点,温暖一点,不能用一种文明的话语来沟通?当我们将全部情怀望向制度改造时,我们是否警觉到,良善的文化也同样重要,而我们自己身上是否已沾染了太多坏的文化根性,需要痛苦地去摘除?

  一个互相只会横眉冷对的世界,注定没有希望,要改变,只能从学会微笑开始,而这就要成年人做好榜样。(蔡辉)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