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救援辅助队成立7年 自掏腰包购买救援设备

2014年04月08日 10:3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这个是休克,情况比较严重,要马上打吊瓶,要尽快叫救护车来。那个稍好一些,只是受到了惊吓,需要安抚一下。”近日,位于广州白云山脚的红日技校后山上,一群身着红色制服、头戴安全帽的广东救援辅助队救援队员正在紧张地对“伤员”进行急救。不过不必担心,这些或身上包扎着绷带、或倒地不省人事的“伤员”只是在模拟伤情的志愿者——一场为期2天的应急救援大型综合演练正在这里进行。

  广东救援辅助队是国内最早诞生的民间志愿救援队之一。成立7年来,这群全部来自民间的热心人士,牺牲节假日,出钱出力,认真学习掌握应急救援本领,并以此无私地奉献社会,宣扬民间救援力量和弘扬时代正能量。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这群可爱的志愿者用行动践行了“文明、和谐、友善”的真谛。

  多次奉献

  救灾最前线有他们身影

  2007年5月的一天,十几个青年人凭着一腔热血走到一起,参加了由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社会热心人士举办的广东救援辅助队第一期培训班,组建起一支专业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自此,一家纯粹由民间力量汇聚的专业救援志愿者组织就这样成立了。彼时,正是汶川特大地震的前一年,国内的志愿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队员都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工作日,他们是公司职员、私企老板、电脑工程师、医生和媒体人;一到下班和周末,他们换上制服,参与救援队的培训与服务,尽管汗如雨下,却乐此不疲。

  7年间,这支队伍随着中国蓬勃发展的民间组织和公益力量共同成长。这次的大型综合演练只是广东救援辅助队每季度定期组织的活动之一。除了演练,广东救援辅助队也曾多次参与到救援的实战之中:

  2013年5月18日,广东救援辅助队曾协助向遭受暴雨的清远市佛冈县运送和分发救灾物资;“8·18”汕头潮南水灾的救灾最前线,也有广东救援辅助队队员的身影。4天3夜的救援行动中,队员救出被困群众8人,处理伤口救治200多人,并分发物资进行消毒。

  最惊心动魄的还是去年汕头潮南那场水灾的救援。这是广东救援辅助队成立六年来第一次真正到灾区救人。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中,队员们个个都按捺不住救人的激情,但由于没能争取到纳入官方救援的统一部署中,救援辅助队最终还是决定不贸然行动。因此在这次的救援任务中,队员们心中多少带着一丝忐忑。

  “我们刚到时,接到的任务只有一个——运送水、干粮等物资。”救援队安全督导钟鸣说,一去到灾区,队员们便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惋惜。虽然他们来前商量过无数预案,但接到汕头当地应急办下达的任务后,队员们二话没说开始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在到灾区的第一个上午,救援辅助队就为当地村民运送矿泉水70箱,面包、饼干50箱,米10袋,救生圈9个。当天下午,救援辅助队还成功转移一名被困洪水中的重病老人。

  3天时间,救援辅助队先后在范溪村、溪北村、养老村等地,用橡皮艇涉水为围困的村民运送矿泉水、面包、饼干,转移被围困的老人、儿童、孕妇、新生儿、病人共8人,为近200名进水地区的村民提供伤口清理包扎,为超过1000户村民派发消毒药片……

  除了大灾大难,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碰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救援辅助队的队员也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来自佛山的队员谢红聪就先后两次遇到路人发生交通事故,他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运用掌握的应急知识和救援技能,进行现场处置,协助救人于危难。

  专业有素 自掏腰包购买专业救援设备

  尽管这支救援辅助队全部由来自民间的“草根”组成,但他们的实力和装备却丝毫不逊于专业水准。

  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向记者展示他们身上的“法宝”——一根只有小气泵大小的生命吸管,在断水断电、水源受污染的灾区,借助它能过滤1吨水;一支功率超强的手电筒,还能当锤子用;一盒能防水的火柴,等等。

  不过,广东救援辅助队执行委员会委员江华容坦言,队员们身上的许多装备都是他们自掏腰包配置的。去年,为参加汕头潮南区水灾救援,队员们还紧急集资,购进了几艘先进的橡皮艇。

  往专业化发展是民间救援队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节省培训成本,救援辅助队专门聘请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的退休教练给每一期的队员上课,结合粤港两地的志愿力量打造救援辅助队的专业品牌。被队员们称为“林Sir”的林永康教练,是香港民安队的高级小队长,经常往返于广州与香港之间,为队员作培训。林Sir任职于香港一家工程公司,平时也只有利用业余时间来做义工,当问及自己前来内地参与救援培训的初衷时,他说得最多的便是把自己所学教出去——有着30多年救援经验的他曾参与印度洋海啸的搜救工作,经验丰富。

  一边是渴望传授技能的教练,一边是众多希望学习专业救援知识以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据林Sir介绍,培训课程的申请已经爆满,有的申请者需要排一年的队才能等到名额,内地民众对志愿服务的高涨热情出乎林Sir的意料。

  在香港公益人士帮助下,广东救援辅助队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已有三四百名正式队员。每年都会参照香港体系,组织两到三次的实战演练,不少会员还考了香港执照。

  7年来,这支救援队针对社会各界进行的急救知识培训、为公益活动提供的安保医疗服务,更是多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有近3000人参加了广东救援辅助队的课程学习,包括广东狮子会、红十字会等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都在与广东救援辅助队结成或探讨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给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记者 雷雨 实习生 张志鹏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