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多设几处垃圾桶要比指责更有效

2014年04月08日 13:29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来看几组新闻报道吧:在济南玉函山公墓,齐鲁晚报开展了鲜花换纸钱、随手带走祭奠垃圾活动,结果300个环保垃圾袋十分钟内一抢而光,却鲜有市民带走垃圾。在烟台芝罘区殡仪馆,不少市民带着各种祭品前来祭拜,产生的大量垃圾同样无人自觉清理。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除了一片人声喧闹之外,遭遇严重破坏的草坪垃圾遍布……

  三天的清明小长假围绕着两个主题——祭祀和出游,而这两个主题都离不开一个并不光鲜的词——垃圾。陵园中的市民心情沉重,祭祀之后留下一地垃圾,公园里市民春风得意,赏景过后留下一片狼藉。每年的小长假,关于百姓出游垃圾遍地的新闻便会层出不穷,似乎可以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说了多年的素质问题,终究并没有形成全民自觉,垃圾遍地就是市民素质太低的恶果。不否认公民的素质尚有待提高,但同样社会的引导不可缺少,把账都记到百姓的身上有失偏颇。

  有些时候,垃圾是市民扔下的,但并不是随手乱扔,实在是因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让扔垃圾的人们也多了些无奈。曾经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是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于涌入了大量的游客,出现了垃圾满地的状况。然而,有人关注到,这满地的垃圾并不是公德心问题,更多是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垃圾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主要集中在已满的垃圾桶周围。这可以理解为,游客并不是不想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而是因为垃圾桶爆满已无处可扔。试想,如果垃圾桶能够得到及时清理,恐怕就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提到国人的素质,总有些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好像中国人的公德心已经无药可救。其实,文明的前提在于秩序,倘若大街上一尘不染,谁忍心随地吐痰,当看到满地垃圾时,人们就会为不文明的行为少了几分愧疚。文明素质的提高,需要公民自觉,也需要社会引导。

  说了这么多,其实不是为扔垃圾的市民开脱,乱扔垃圾肯定不对,但如果仅仅只抓着这点不放而不及其他,恐怕这个顽疾永远也解决不了。客观点来说,市民的素质这些年来有了普遍的提高,反观我们的市政建设呢,恐怕还没有赶上时代的发展。

  痛斥不文明行为简单,从我做起不易。解决垃圾随地乱扔的行为,多设几处垃圾桶可能比挥着道德大旗痛斥更有作用些。(毛旭松)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