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儿医红黑榜”只是镜子而非杠杆

2014年04月17日 14:14 来源:长春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网上一则“郑州儿科医生红黑榜”的帖子引起了大家关注。自去年7月开帖以来,该帖引起了10多万人次的点击关注,近300名年轻妈妈写出带宝宝看病的心得,指名道姓列举了哪家医院的儿科医生医术精、医德高、口碑好;哪家医院的儿科医生乱开药、态度差、医术差,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众多妈妈“持帖看病”。(据《东方今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医疗服务治的不仅是身体,更有患者与家属的情绪和心理。医术精不精,不止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医疗采取的措施能不能通过沟通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这个角度来说,上了“红榜”的医生肯定是好医生,而入了“黑榜”的医生并不一定是医德缺失、医术粗疏的坏医生,相当部分是缺少了服务的技巧。这些,对当下医患关系紧张也是一个提示。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口碑”,患者真实服务的体验,比医院的自身评价与推介,比职称专家的头衔更具象,更直观。患者的直观评价,对改进医疗服务无疑有一定的作用。然而,作用有多大并不取决于评价本身,相反,如“红黑榜”一样,患者评价抱团发声,恰恰说明患者的评价尚不是医生改进医疗服务的内生动力。在当下的医疗服务中,还存在医生看多看少一个样、看好看坏一个样的机制环境,服务质量的好坏、被选择看病的多少,与医生收入不成正比,服务质量缺少正向而明晰的价格杠杆,医疗服务还只是道德评价外在的符号。

  从这个意义上讲,“儿医红黑榜”还只是医疗服务的一面镜子,而非一根撬动医疗服务自我提升的杠杆,还需要通过推进医疗体制改革,逐步确立“以医术与服务养医”的医疗价值模式,通过评价、选择、获利的正向激励回路,为患者的口碑与选择赋予价值权重,为医疗服务自我提升的杠杆找到支点。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