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官员无“派头” 群众才有“盼头”

2014年04月17日 16:06 来源:兰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这些年,各级官员的“派头”时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引起广泛争议。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批评官员追求“派头”的行为。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2万名(127461)网友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6.1%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官员的“派头”足,仅3.0%的受访者感觉身边官员“没什么派头”。

  派头一般是指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风度、气派、气势,是对一个人行为及其所发生影响的一种概括。事实上,各种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派头也是不同的。但不管怎样的不同,他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应该是与自己的身份相适应的,同时也为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的一种做派。

  如学者的派头是用学问积累起来的一种与常人不同的气质,派头后面可能有等身的著作,有对事物深刻的认知和对规律的准确把握。军人的派头是笔直的脊梁,整齐威武的步伐坚定的意志勇于牺牲的精神和一身让敌人胆战心惊的正气。世界冠军的派头是敢于向生命的极限挑战,雄居世界的最高点,藐视一切的霸气。当这种“派头”一词被群众所用的时候,它包含着一种赞许。

  而现在,出行要讲究排场、吃用要高端上档次、办公场所要宽敞豪华等等被群众称为官员“派头”的行为,显然不是褒奖夸赞的意思。就百姓来说,他们不喜欢“派头”很大的官员。因为这些官员的“派头”并不是靠自身的气质和魅力而获得,是用国家的资源堆砌起来的,是对人民给予的权力的一种挥霍。是拿着国家的权利和劳动人民的血汗,满足着自身的私欲和享受。

  官员讲“派头”,有的认为有“派头”才能显官位,有“派头”才会有魄力,有“派头”才好抓落实。其实不然,党员领导干部的地位和政绩不是“摆”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干部出场显“派头”,做事耍“派头”,只是在满足个人的虚荣心,顾及自己的“面子”,根本显不出地位和身份,长不出威严和魄力,更强不了素质和能力,只能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让干群关系极度恶化。

  官员讲“派头”,群众就会“皱眉头”。官员讲“派头”很容易让百姓反感,拉远与群众的距离。而且,官员做工作、办事情总是想着如何显现自己的“派头”,自然会陷进自私自利的小圈子里,即使干起工作来,也会心浮气躁,斤斤计较,很难指导好基层,服务好群众。

  真正的“派头”不是靠外界条件烘托的,它是一种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扎实干事,不讲排场,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没有官僚习惯性的傲慢,这样的“派头”群众才喜欢。如习总书记到深圳调研,轻车简从,平易近人,百姓们称之为“到邻居家串门”。由此可见,官员无“派头”,人民才有盼头。官员剔除“派头”思想,才能拉近干部和普通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自觉走进基层、接近群众,为百姓无私奉献,踏实做事,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才会不断得到密切。

  造成我们领导干部有“派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根子在于我们有些官员没有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服务用的,做工作只唯上不唯下。当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我们的官员必须增强公仆意识,摈弃讲“派头”风气,甘做人民公仆。只有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做到公正廉洁,勤政务实,这才是官员该有的“派头”和风貌,才是人民群众期盼和赞许的“派头”。(朱海滔)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