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外社会组织芦山共话灾后重建经验

2014年04月19日 16: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雅安4月19日电(刘彦君)“钱不是花出去就好、也不是花得越快越好,而是花得越有价值越好。”19日,在芦山地震一周年前夕,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际美慈组织在四川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开展了“4·20”芦山地震社会组织灾后重建经验分享纪念活动,活动主题为“分享·传承·价值”。

  “在某种程度上,可视汶川地震是中国公益的元年。正是在汶川地震的救灾以及灾后重建中,政府与社会都看到了社会组织的力量与作用,是社会组织促进自身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同时,这也成为政府转变职能,逐渐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新探索。”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王军认为,近几年以来,社会组织在面临中国各种灾难时,做了很多值得肯定的事情,但也存在参与程度和方式欠缺、不足等问题,特别是芦山地震后这一年是对社会组织的一次“大考”和“检阅”。“所以我们回过头再次反思和审视的时候,就需要大家的坦诚,去再一次总结经验和发现解决问题。”

  “经历三个地震灾区的重建,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为什么受灾的总是穷人?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很脆弱,地震等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抵抗这种灾害的能力比较弱。”中国扶贫基金会灾后重建办副主任陈济沧有着多年的灾后重建经验,他发现,国家曾发布的贫困区域代码图和很多自然灾害分布点是重合的。“所以,灾后重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生计,生计的发展跟减贫、减灾是息息相关的。”

  “其实,参与灾后重建的精髓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安居乐业’。”长期致力于人道主义和紧急救援的国际美慈组织中国代表Julisa在分享时表示,他们曾参与了中国的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灾后重建,最值得分享的经验是从紧急救援转移到长期恢复的过程中,如何让当地的市场激发他们自身的活力,做自己的代理人而不是介绍一些新的东西进去。

  而乐施会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和救援组织联盟,在国内30年期间,也一直将灾后重建和农村生计发展作为救援的重点。

  “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是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我们重点关注灾区的饮用水和卫生。”香港乐施会昆明办农村生计项目经理冯明玲分享乐施会在参与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时,先选择一小部分的合作伙伴,然后启动一个种子项目。每个社区只做一个项目,结束后在做一个综合性强的农村生计项目共同扶持。“在雅安,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这里聚集了很多草根NGO(非政府组织),他们在面临资金、能力、人员、社会知名度的困难时,甚至还有社区居民对他的信任度的时候,依然能够非常热情地投入工作,这对所有深入一线救援的NGO和志愿者是很大的鼓励。”

  会上,在国内、国际NGO的分享和讨论中,他们通过参与众多灾后重建的经验后明白相关利益方应有的一个共识——钱不是花出去就好、也不是花得越快越好,而是花得越有价值越好。

  “国际NGO的使命和理念非常成熟,他们关注社区、关注水,甚至性别,这些都跟联合国人类发展目标是很吻合的,符合国际准则。这样的参与,我们国内NGO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关注我们国内熟悉的政策变化,比如旅游、产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俊魁表示。

  “灾后重建其实重点就是关注两个领域,一个是扶贫,一个是发展。”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表示,这个过程中,要清楚NGO与政府、社区和市场之间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同时认清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定位和使命,小的草根NGO在长期的发展沉淀后也能走到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