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遗失“阅读的诱惑”也是乡愁

2014年04月23日 15:49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21日出炉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对“中国人读书少”,无论深感不齿还是不以为然,你都不妨先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你有所在城市图书馆的借书卡吗?你上次逛书店是什么时候?对于最近热销书籍你能说出几本?你手机上储存了几部电子书?你电脑收藏夹里有几个“私人订制”的阅读网页……

  一番扪心自问后,趁着那“一身冷汗”还没退去,可以抓紧谈一下中国人“阅读荒漠化”的问题了。

  看起来,“中国人看书少”已经近于符号化了,并且很容易与“中国人素质低”的调调产生关联想象。当然,也有人觉得,“中国人不读书”是个伪问题,因为当下的“书”,已经泛化为多元的阅读终端,界定阅读行为本身都成了问题:刷微博算不算阅读?网上扒段子算不算阅读?手机订阅算不算阅读?阅读不能唯“纸质书”而论,毕竟,阅读终端的“此消彼长”,不等于阅读行为的萎缩。

  但是,“中国人看书少”一说,与其说是一种现象争论,倒不如说是一种“乡愁”隐忧。或许,大家更直觉的感受是,“阅读的诱惑”在社会整体氛围中正在变得散漫。“国外的公园、沙滩、地铁更容易发现阅读者”、“俄罗斯人更喜欢看书”……其实,类似场景我们也曾有——“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首《校园的清晨》唱出了那一代人的阅读饥渴。把阅读当做生活习惯,甚至“生命状态”,在现在的主流场景中确实罕见了,这一点不是“阅读多元”可以掩盖的,从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横向比较排名靠后里,也能够读出这种信息,不承认不行。农村里不是已经听不到“朗朗书声”了吗?

  而且,“非智倾向”的流布,还不仅仅是读书无用论,职场公关、权贵经济、论文速成、工具化创作、加班文化等,无不是对潜心阅读的侵害,无不让“阅读的诱惑”远遁。在远离乡愁的过程中,很多人已经失去了乡土记忆里的槐香,现在正在失去“坐拥书城,在一个角落里放逐自己”的另一种体验,这是残酷的生命切割,发人深省。

  目前,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或许因此会有所改变。不过,重新激发“阅读的诱惑”,让阅读从个体行为,转化为集体习性,光一部立法显然不够。(本报评论员 肖明君)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