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隐身村边的塑料排污作坊:烧塑料呛得人头晕恶心

2014年04月24日 15:2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赵喜斌

  东六环的张采路东侧村庄中,五颜六色的塑料包裹,直径都在一米左右,胡乱地堆放在院子里。在一大堆塑料袋中间,一名妇女蹲在地上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分类。

  通州区张家湾镇小北关村最西侧,这里是与大北关村的交界处,一家从事塑料粉碎的小工厂就建在这里。院内堆满了塑料袋等废弃塑料,粉碎塑料后留下的碎渣则散布在院外。排污口中流出的废水,直接从院内排出。院门前,焚烧塑料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塑料焚烧的气味在空气中不时出现,这家小作坊式的塑料粉碎厂藏身于村庄中,并不易被察觉。

  粉碎

  白色粉末飘向厂区外

  小北关村最西侧,有一排小厂房,厂房紧挨着大北关村。塑料袋被捆成大包,堆在院子的角落,路过的行人基本不会留意到这里有一个废弃塑料堆积的“小山”。

  厂房并没有门牌号,只是在它隔壁一家的门上挂着一块红色的门牌号,写着“大北关村160号”。

  一名女工蹲在院内,身旁大包大包的塑料袋几乎将她淹没,灰色的衣服上落满了白色的粉末,她要把塑料袋进行分类。“给老板娘挑拣,把能用的留下来去里面给粉碎了。”工人手指向了她身后的厂房。

  继续往院内走,成堆的塑料垃圾包围下,一辆挂着外地牌照的货车满停在院中。一名村民表示,每天都会有一车废弃塑料制品被拉进厂房,加工完成后就用货车往外运。

  一名村民说,这家没有门牌信息的厂区占用的原本是一块自留地,“所以那里被建起厂房后肯定不可能有门牌号。自从有了那个粉碎机,有时候特别早就开始干活,吵得我们根本就睡不着觉。”“塑料粉碎厂每天早晨一早就开始用机器嗡嗡地粉碎塑料,除了噪音,关键是粉碎塑料时会产生大量粉尘。”另一名小北关村村民说,这家工厂每天加工时间都选在清晨,一般八九点左右就不再加工。“这么做可能是不想被发现,防止被抓到。”

  在小工厂的院墙外,白色的粉末散落在周围,已无法看到泥土的颜色。简陋的厂房是由石棉瓦搭建而成,一台抽风机被安装在石棉瓦与院墙间,其中的缝隙被编织袋塞住。刮风时,白色粉尘便会四处飘散。

  “这里比较偏僻,不易被执法部门发现。”一名大北关村村民抱怨,生产的时候在村内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小工厂的北侧,粉碎后的塑料残渣堆起了近60厘米高,绝大多数的塑料残渣为灰色,与从小厂房中飘出的白色粉末裹在一起。分拣塑料的工人说,“这些都是粉碎后并不合格的残渣。”

  焚烧

  烧废塑料呛得人头晕恶心

  一名住在工厂附近的村民说,这个从事粉碎塑料的塑料回收站建成后,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除了恶臭、噪音,还有很多村民反映,由于临近工厂,在路边行走经常能闻到呛人的塑料味。

  村民所说的塑料味在小工厂的院门处找到了答案,焚烧后留下的黑色痕迹清晰可见,未烧尽的塑料袋只剩下一小块,其余部分都已经不见踪影。“隔几天就烧一次,烧的时候也都是清晨,我们都睡着觉,有时候就被那味道呛醒了。”

  一名村民说,一些不能被粉碎的塑料就被燃烧掉,焚烧后的味道飘满整个村子,弄得整个村里一股刺鼻的烧塑料味。每当烧废塑料时,浓烟会渐渐弥漫附近的整个村,让村民无处可躲。“这作坊烧的塑料特别呛人,村里人经常被焚烧炉冒出来的废气呛得头晕恶心。我家的院里一到有风的时候总是有碎塑料,捡也捡不干净。”

  小工厂门口,在焚烧点的周围便是一片干枯的小树,被风吹起的塑料袋挂在小树上。一名村民说,焚烧时释放的味道令人窒息,有时他们会戴上口罩,但仍旧感觉到呼吸困难。记者看到,西侧的厂房外墙上也有明显的黑色痕迹。但是,当记者询问小工厂是否在厂房内进行塑料碎片颗粒加工时,却未得到工人的回答,并禁止记者进入西侧厂房中。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加工烧制塑料制品熔化塑料,燃烧时会产生浓烟。然后通过简单的生产设备拉出塑料长条,在冷水中过滤冷却,成为塑料长条,然后经过切割成为塑料颗粒。开办这样的工厂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如果不办理则不允许开办,每年还得向环保等部门交一定的排污费用。“由于这样的作坊规模小,没有配套治理设施,肯定对附近居民生活有一定影响。如果生产过程中,在环保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洗涤水和熔融过程中高温熔融产生的废气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排污

  污水直排恶臭阵阵

  院内各种废弃塑料制品堆积如山,工厂是一个简单的加工车间,里面有粉碎机和鼓风机,车间内堆积着尚未扎口的塑料碎片。工厂内一片空地上,散落着粉碎后的塑料碎片。

  “原料大多是一些被废弃的塑料,比如塑料袋、塑料盒、编织袋等。”分拣的工人说,加工的塑料碎片销往进一步加工的工厂。收购来的各种废旧编织袋经粉碎机粉碎后,送入一个水泥池中,这个池子被称为“搅笼”,就是将碎料洗涤,“收来的废塑料经过粉碎后还要进行清洗,才能成为比较干净的原料。粉碎后的这些东西到底做什么了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谁要就卖给谁。”

  在小工厂的院墙外,一个长方形的水池中漂着塑料残渣,一根碗口粗的管子从院墙下端的豁口处探出,水流直接注入水池中。一名男子将一袋粉碎后的塑料碎片拎到了厂房外,对于塑料碎片的用途与排放是否经过处理,他一言不发转身离开。

  “村子周围有小水沟,这些水很可能就排到那里了。”一名村民说,一到夏天小工厂排出的污水就泛出阵阵臭味。“塑料袋在进入厂房前,很多在运输时已经落满了灰尘,粉碎的时候需要把这些灰尘清洗掉。”一名工人说,厂房中会对塑料进行粉碎和清洗工作。污水通过排水管排出,流向厂区之外。记者观察发现,这些污水并未经过处理,而是直接从管道排出。

  附近的村民对这样的作坊颇有微词,一名村民说,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就发出恶臭味。“我们周围的人也曾找过这个作坊,但是老板就是不停工,希望上面能来管一管。”一位业内人士说,清洗废弃的编织袋、塑料袋排放的污水中污染物质非常复杂,未经处理直接排出,环境隐患非常大。

  惩治

  未安装隔音、净化设施可被关停

  在东侧的简易厂房中,记者没有发现任何相应的环保设施,制好的塑料碎片摆放在地上。大量等待粉碎的塑料包裹占据着院子中大多数的空间。

  2011年6月,北京市曾改善辖区环境质量,区县环保局开展废旧塑料瓶粉碎加工作坊(企业)调查专项行动。发挥村、社区功能,掌握本辖区塑料粉碎加工点情况,建立基础工作台账,为制定整治和政策引导方案提供依据。

  “回收一吨废旧塑料垃圾,平均价格为100多元,粗加工成塑料颗粒,每吨可卖几千元。杂质少、纯度高的废旧塑料一般每吨出塑料颗粒率达到60%左右,不干净、杂质多的废旧塑料出塑料颗粒率在40%左右。塑料颗粒可以被制成塑料制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塑料粉碎后,在清洗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关环保设备就会产生水污染。如果对塑料碎片进行颗粒加工,对加工场所、生产设备和最终产品都有着严格要求。废旧塑料碎片加工成塑料颗粒的过程中,熔炼过程会产生有机废气。在氯乙烯等含氯塑料的焚烧过程中,如果温度控制不好,则容易生成二英这种致癌物。

  小北关村村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间建在两村交界处的塑料粉碎小工厂属于北小关村土地,村里并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只能通过城管和环保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北京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此类塑料粉碎加工的工厂需要环保部门进行审批并在工商部门注册后才允许开工。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废水、废气等排污行为,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则要对加工厂进行现场调查,并要求生产者提供相关营业执照和审批手续。加工中有排污行为,需要加装隔音设施和净化设施,降低噪音与环境污染。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违规排污行为,则要对其进行处罚或对小工厂实施关闭。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