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传统媒体转型深耕大数据 “烹饪”快餐兼大餐

2014年04月25日 1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传统媒体转型深耕大数据“烹饪”快餐兼大餐
中国新媒体峰会之创新与创投对接会。 李晨韵 摄

  中新网杭州4月25日电 (见习记者 邵思翊 实习生 施杭)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互联网及移动媒体市场份额超过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呈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面临“不转型就消亡”的选择。

  24日,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中国新闻网、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新媒体峰会在杭州市江干区举行,探寻4G时代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向,探讨中国传媒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分享新媒体产业化之经验。

  此前发布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在新媒体的竞争下,广播和期刊市场增长率衰退加剧,报业集团开始寻求转型革新。2013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整体增长仅为6.4%,低于同期GDP增速,未来报业市场还将面临新一轮整合。

  社交媒体的兴起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日趋社交化、移动化和定位化,也让媒体平台竞争和内容形态竞争日益激烈。

  “不办新媒体肯定死,办了新媒体就是等死。”《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秦朗表示,传统媒体的出路一定是新媒体,但目前中国传统媒体办新媒体的营收,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能盈利的微乎其微。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之路该如何走?向移动平台延伸,拓展业务占有市场,在智能终端普及的今天,成了转型发展新思路。平台成为了各个媒体布局新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中国权威网络新闻媒体之一,中国新闻网副主编谢宏钰介绍,如今中新网更加重视新媒体平台,同时尝试改变新闻类客户端供稿的模式。

  第一财经旗下上海贝格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李常青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在互联网冲击下,许多媒体致力于建立平台,从而解决通道问题,但这并没有抓住媒体的本质问题。

  “大家都在建平台,但大众不可能为了看几条新闻去下载所有的APP。”李常青说,这只是守住自身阵地的行为。平台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服务的内容。互联网上流通的是数据,强调的是与大数据的融合。目前有价值的新闻是都是隐藏在文字中间的,需要用户自己去理解,这是平台难以解决的问题。

  “内容为王",这是被传统媒体人奉为圣经的四个字,在新媒体当道的如今,是否还具有生命力,业内大佬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移动端环境和PC(个人计算机)端环境中,尽管是同一个用户,但是他产生的行为,阅读的行为完全不一样。”谢宏钰说,记者发稿是包括电头和一系列新闻要素,包括新闻背景等,但一般都是等到事件到某一节点时出稿,这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的当下已没有意义。“我们正尝试把记者看到的、听到的用文字、图片甚至语音等方式,通过手机进行现场实时传输给后方,后方编辑部再根据不同的终端,用户不同的属性做不同的内容的组合。”

  作为业界独树一帜的财经类媒体,第一财经也有其独特的创新。李常青介绍,推出的“大数据金融终端”可利用自动分档、建立模型等方式,将从传统的人眼阅读新闻变成机器阅读,可以为阅读人群提供隐藏在新闻背后的信息。

  “整个系统可以把一条新闻组装成一个专题。50个事件就是50个专题。大数据处理的数据庞大,但展现出的结果是简单的,需要的是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尽管内容少,但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李常青说。

  李预测称,利用大数据分析形成的导向性报道将会被更多的媒体效仿,同时该模式也可从文字扩散到语音、视频。随着全球一体化,一个事件的发生会影响到周边很多的事物,产生连锁反应,而这种高,快,成本低的形式必将是一种新的趋势。(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