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日报:构筑城市文态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2014年04月30日 14:34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增强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实力,奋力推进文化之都建设,要始终坚持“业态为本、生态为形、文态为魂、形态融合”的“四态合一”理念,不断探索成都城市文态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效丰富成都的文化魅力,提升成都文化软实力。

  三个创新

  推进我市文态建设

  近年来,我市在文态建设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一是规划引领发展:着眼打造特色化城市文态,注重城市文脉的实体呈现和有机更新,推进公共空间与文态有机融合。二是拓展融入空间:立足当前城市空间实际,采取“项目嵌入”方式,不断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魅力。三是打造文化名片:充分发挥底蕴厚重的文博资源优势,以天府广场为中心,规划建设了成都博物馆、四川大剧院、四川图书馆、四川美术馆、四川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锦绣工场、草堂西市等实体文态项目。

  我市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文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存在重业态、生态,轻文态的趋向。对城市公共空间文态建设的统筹和落实力度不够,普遍比较缺乏具体化的文态项目和差异化的文化内涵。缺乏彰显城市文化实力的文化实体。由于缺乏一流的城市文化地标,新城区的公共空间还缺乏文态项目的“硬支撑”;城市文脉实体呈现、有机更新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成都特色化的文化本底挖掘不够,保护不够,尤其是实体呈现不够,城市公共空间的文态项目建设存在品质不高、配置不均、供应不足、细节失真、同质建设等问题。

  四个探索

  构建形神兼备的城市文态

  综观国内相关城市的做法,都在城市空间尺度、内涵建设和有机更新上用力,形成了一些文态特色鲜明、充满发展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了城市名片和标志。当前和今后,成都构筑形神兼具的城市文态,尤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完善机制,把文态融入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建议设立城市文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探索试行文态融入的规划介入、立项评审、建设监督的相关工作机制,奠定城市公共空间和文态建设相融发展的制度保障。

  创新政策,打通公共空间与文态有机融合的通道。具体建议为:创新制定解决公共空间所有权和管理权条块分割的政策措施,合理布局和实施文态项目。进一步细化城市公共空间文态项目布局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整合全市各级城市文态建设有关的经费,统筹安排使用。大胆探索民间资金进入公共空间,投资建设或开办民办博物馆、画廊、小型美术馆、非遗小屋等文态项目的路径。

  科学布局,统筹安排公共空间的文态特色和项目。着眼文化惠民乐民便民,认真梳理城市文化本底、文化脉络,在公共空间融入多样化文态项目,尤其要重视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入,着力恢复和还原重要的遗址遗迹和历史建筑,设置各类文化地标,以更多的文化实体凸显公共空间的文化景观,呈现城市文脉和记忆,彰显城市特色化文态魅力。

  产业支撑,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充满发展活力的业态。一是注重发展文博旅游产业:建议以打造民办博物馆示范城市项目为载体,允许民间收藏家进入公园等公共空间投资新建或利用现有建筑开办民办博物馆,提升城市文化旅游景点公共空间的文化魅力。二是注重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建议以培养“成都画派”,打造原创艺术之城为抓手,鼓励社会资本在公共空间投资建设更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艺术聚落,吸引聚集艺术资源和艺术名家,繁荣原创艺术市场。三是注重发展非遗文化产业:建议在城市的公园、广场和文博旅游景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空间,设置非遗小屋,展示非遗技艺和产品,活化城市文态。建议理顺国际非遗博览园关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非遗主题文化产业园区。(王 进 作者系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