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秘密”泛滥威胁真实人际关系

2014年05月06日 14:10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一款名叫“秘密”的匿名社交APP软件悄然走红。这款软件自称是匿名版的朋友圈,你可以和朋友们毫无顾忌地匿名分享秘密、八卦、爆料、真心话等劲爆内容。据悉,“秘密”上线首日,便排到了苹果App Store总榜第13名、免费社交第1名。一方面,大家可以戴着面具,发泄一下情绪;而另一方面,充斥着“秘密”的隐私揭秘、人身攻击等,也让很多人感到,身边负能量爆棚。

  “秘密”可以说是一个怪胎。在互联网领域里,一般将社交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微信构建的就是典型的强关系网络,因为好友直接来自手机通讯录或QQ好友,不是亲朋好友就是同事。这种社交圈子已经越来越接近真实生活,同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熟人社交,但“秘密”却没有了真实身份的束缚,可以让人无所顾忌地爆料吐槽。在满足窥私欲望的同时,也释放压抑的情绪,“秘密”走红不是技术或者理念上的创新,而是对人性的洞察和利用。

  然而,就像硬币的两面,匿名释放了表达欲望,也揭露出人们丑陋的一面。大量的八卦、诽谤、人身攻击和色情内容,散播着负能量,增加人际间的猜疑。实际上,“秘密”模仿的产品原型Secret,在美国已受到广泛质疑。不少投资人宣布已经删除Secret,因为“匿名会衍生卑鄙——到目前为止,匿名的社交网络都遵循一种规律:其规模越大,情况就会变得越加糟糕。”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也许“秘密”只是昙花一现,但类似的模仿者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小声”、“猜猜”,连腾讯也在打造一款名为“悄悄”的匿名社交APP。这股浪潮值得警惕和反思,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中,是否该划一条道德伦理的无形界线?社交网络的过度娱乐化,是否在冲击真实的人际交往?在一项1000多人参与的小范围调查中,有一道问题是“你觉得会因社交软件影响而忽略现实的人际关系吗”,44.3%的人选择了有可能,10.82%的人说绝对会,回答不可能的仅为31.12%。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正在解构和重建,“秘密”的火爆证明社交需求并未降低。但当人们坐在桌前面对面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对着手机指点的时间越来越多;当人们越来越习惯生活在二次元世界,虚拟与现实的两端无法取得平衡时,生活可能就会有问题。(刘大山)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