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红包”事件中易被忽视的真正困境

2014年05月07日 13:32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5月5日,三亚市2014年上半年物价补贴发放工作启动,符合条件的居民每人将一次性获得360元补贴资金。据悉,本次补贴对象是具有三亚本地户籍的城乡居民,以及2013年11月~2014年4月间连续6个月以上(含6个月)参加三亚市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地户籍的在职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A15版)

  政府向居民派放“红包”,并不新鲜。从新加坡,中国香港、澳门,再到内地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直接发放补贴的举措,每次总会引起热议。虽然许多人热烈响应,也不乏反对声音。

  在公共财政盈余、民众面临通胀压力的情形下,这是一种唯一可消除个体差异、保证“绝对平均”的补贴方案,符合平等、公正的价值取向,也可缓解民怨、收获民意。虽然这些钱本质上来源于公共资源,但是获得这种补贴仍能直观地感受到对社会福利的共享。

  无论是民间还是在官方场合,都出现过要求政府发“红包”的呼声。早在2008年上海市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的“向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提案就引起很大反响。每当有城市发放“红包”,都有不少民众表示期待。

  但从经济学的边际效应理论分析,不分穷、富进行补贴,这种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使用方式,效率并不理想。因为,同样360元钱,对于穷人和富人而言,边际使用价值迥异。它对于穷人也许很重要,但是对富人很可能没什么使用价值,从而导致公共资源浪费,社会总体福利受损。有批评者因此指出,现金直接补贴是一种懒政。有人表示宁愿政府将这些钱用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如修建公路、学校、医院等。

  不过,虽然向民众发“红包”存在争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实不应被忽视,那就是与此补贴相比,其实还有一些“补贴”更该取消。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用财政资金对竞争性企业进行“补贴”,这已不算是新鲜事。上市公司属于竞争性企业,上月,A股共有155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3年年报,显示去年有1377家获得政府补贴,合计金额超过770亿元。 此外,有些非上市企业(非公益性企业)也能获得财政补贴。可见,竞争性公司获得的财政补贴绝非小数目。这些“补贴”,不但扭曲了市场机制,也有悖公共财政的本质属性,更该取消。

  反观对民众的补贴,以此次三亚为例,此次共发放补贴资金22320万元,补贴62万人。与上述企业获得的补贴相比,民众享受补贴的相对比例可谓低得可怜。实际上,长期以来,一些城市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民众税负也高居不下,在此语境下,“红包”补贴受到民众热望也就很好理解。

  因此,讨论发红包的公共议题,一方面应致力于探索一套兼顾理想需求与现实财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公共财政的合理使用,防止公共资源被浪费和滥用。(柯锐)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