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青年人才住房不该这么难

2014年05月08日 13:43 来源:郑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市青年住房状况调查”结果发布。相关课题组认为,“青年住房难”现象已逐步转变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青年社会问题。

  无论是早年对“北漂”、“蚁族”乃至“蜗居”的关注,还是近期对“燕郊跨省上班族”的热议,青年住房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调查显示,青年人才中租房居住群体的比例为52.2%。这意味着,在北京的青年人才,有一半以上的人租房居住。租房问题日益凸显。在租房居住方面,租房者比例最多的为民营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职工。

  课题组分析认为,毕业5年内,就职于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外来青年是北京青年人才之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因工作单位福利相对较差,工作年限较短,获得的家庭支持有限,只能依靠租房来解决在京居住问题。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才的住房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一直以来,我们关注青年问题,主要是青年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信念立场,而在他们毕业之后,步入社会遇到的普遍性现实困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房价高涨时期正是他们在学校埋头苦读的时期。毕业后,他们发现,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相比,多读了几年书,反而在住房问题上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差距不仅在很短时间内追赶不及,甚至还有拉大的趋势。这和他们通过读书达到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从而容易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和心理落差,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各种不满意。

  就拿当下的“80后”、“90后”来说,正在步入社会主流,并开始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无论出身城镇还是农村,如今,他们面临的住房问题都远远高于他们的父辈,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在影响青年人才住房状况的因素中,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是首要因素。在自有住房者中,父母支持是青年获得自有住房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城镇户籍的青年人才中自有住房的比例远高于农村户籍者,彰显了阶层固化现象对青年人才住房状况的影响。由此,青年人才住房问题已经不再是单属于青年人的问题了,而是延伸为家庭综合实力的比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对个人能力和社会价值的自我判断,甚至“三观”的重新树立,进而会影响到一个城市和国家的进取和创新精神。

  高尔基说得好:“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需要强调的是,青年不会天然成长和成熟,只有让他们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公平和开放度高的环境里才能实现。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人力资本基础较好,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北京等特大型城市定位、产业规划及人口调控规划更加契合,更有可能在特大型城市中长期居留,成为建设的主力。然而,现有政策对这一群体的覆盖相对较少,使之上不靠天下不接地,成为“刚需夹心层”。因此,青年人才住房政策的改善空间仍大有可为。(向 原)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