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隐私保护以契合正义为前提

2014年05月09日 12:22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把钱打到我瑞士银行的账户上”,这是一些电影中常出现的台词。现在,所谓“避税天堂”即将不复。包括瑞士在内的3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已与巴西、中国等13国共同签署一项协议。瑞士承诺与协议内国家共享储户的账户信息。(5月8日新华网)

  瑞士是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其严格的储户隐私保护制度闻名于世数百年。早在17世纪,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日内瓦,瑞士的银行家们为了保护新教徒带来的大量金钱,逐步建立起保密制度。二战期间,这一制度保护了许多犹太人的合法财产和生命安全,实现了“对正义的捍卫”。但是,时过境迁,当今整个世界经济格局、政治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那种机械的隐私保护制度已经主张不了正义,难以适应国际社会治理的新要求。

  最令人担忧的是,利用瑞士银行保密制度,避税、洗钱、转移不良资产,甚至成为“一些痞子与无赖最忠诚的选择”。这在德国等欧洲国家,表现为“非法逃税”,加剧这些国家的社会不公和财政危机;在美国等超级大国,表现为“疯狂洗黑钱”,破坏经济秩序,甚至为恐怖活动提供便利;而在中国等亚太国家,突出表现为非法财产的转移、贪污腐败的隐匿……

  尊重人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法治共识。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个人隐私应该保密,不能随意泄露,更不能肆意公开。但是,这种保护必须建立在符合人类本质正义、适应社会发展进程这一前提之下。从法理上讲,任何危及多数人利益的所谓“隐私”,都是背离法的正义性原则的,都不是真正的“隐私”,都必须加以调整和厘清。可以说,瑞士长期延续的保密制度,已经到了变革之时。

  这一次,瑞士保密制度破冰,是对“个人隐私”的一次重新界定,体现了对正义的捍卫、对社会治理需要的适应。一国银行可以不对强权开口,但必须对国际社会负责。可以预见,瑞士之变,必将对打击避税、洗钱以及腐败转移等违法犯罪行为,产生正面作用。对中国来说,也将提升查处不法分子、打击贪污腐败的速度和效率。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富人,都在瑞士的银行开有私人户头。这个一度被看做绝对秘密、“可靠”的所在,即将回归正常。

  世上没有隐匿非法财产的天堂,最“理想”的旮旯也要洒满阳光。那些指望在国内疯狂敛财、然后到境外漂白的人,那些巴望着在任时疯狂捞几把、以便到国外享用的人,那些不靠勤劳守法致富、正在或者预谋剑走偏锋的人,都得抬起头来看世界,观大潮、识大势、猛回头。(评论员 李思辉)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