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若对监督无回应 “公开”意义大打折扣

2014年05月12日 08:5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广州单晒会议费,相当于“三公”经费的近一半,花都区更是因2850万元的会议费被调侃为“星际会议”(5月11日新华网)。

  以会议费支出总额之巨,其显然已成为“三公”经费之后的“第四公”。是以,作为全国首个主动公开会议费的地方,广州的做法值得称赞,而其备受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以广州花都区2850万元的会议费预算为例,确实高得离谱,舆论质疑亦不无道理:据此数据的国家标准测算,花都区每天有200多人在开会,而按照广州市的会议费有关管理规定,以每人每天280元的最高会议费标准,花都区每天参会人数则高达407人,比国家召开的二类会议规模还要大。

  显然,这其中暗含着各种预算不合理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3月中旬,广州市本级部门即已晒出“四公”预算,其中会议费单列公开;至4月中旬,广州花都区公开的2850万元的会议费预算,已经引起了舆论高度关注,有广州市政协委员连发三条微博对花都官微隔空喊话,可均未得到回应。时至今日,在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中,花都区也仅仅回复为对会议费预算编制口径理解不统一,将部分培训费列入了会议费预算中。

  这是一个很不专业的回复,因为在《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会议费与培训费分属不同科目,不能混为一谈。但遗憾的是,广州花都方面从今年4月中旬到现在,对高额会议费预算既无削减,也无更具说服力的公开回应。

  “三公”乃至“四公”经费公开的目的,不是为了公开而公开,而是公开之后便于接受社会监督。根本上讲,舆论以及代表委员的质疑,本就是一种监督形式,政府部门只有积极有效的回应,才称得上是接受了一次监督,也才能说是社会完成了一次对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从而使预算公开变得有意义。相反,政府部门如若只是公开一组预算数字,对各种质疑不予理睬和释疑,那么公开就成了没有多大意义的“形式主义”。(河北 燕农)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