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季节性懒惰症候群”貌似汹汹 千万别对症入座

2014年05月12日 16:1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刚过五一节,唯盼端午至,老板,五月病能批假吗?”五月第一个工作周,“我得了五月病”成为众多上班族和学生族在网上热议的话题,他们“自诊”状态低迷“都是五月的错”。

  心理专家则表示,春夏交替的时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因而情绪波动属正常现象,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天气时雨时晴

  情绪也得“感冒”

  “在床上翻滚半宿没睡着,迷糊中一看闹钟,居然差两分钟九点了!全勤奖没了!”“前一个任务没完成,下一个项目又来了,总觉得预算还没搞完,年中报告又要统计了,压力山大啊!”“考研失败了,工作还没定,人家忙着拍毕业照,我还在改论文最后一稿……”这些情景在你的“朋友圈”出现了吗?“劳动节”过后,不少人大呼工作进展缓慢、毕业压力大。

  而在采访中,不少街坊也向记者表示,由于近期天气时雨时晴,加上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情绪不佳,抱怨“每逢五月必抑郁”,“好像每年这个时候都有类似情况,我只能是告诉自己好好调节”,“孩子即将考试,工作正是忙碌的时候,再看着窗外的雨,实在是难受”。

  上述症状其实是一种“五月病”,又称“季节性懒惰症候群”,被解释为“在此时节不少人意气消沉、郁闷,苦恼忧伤,不但抵触上学上班,还整日慵懒倦怠,难以提起兴致。好多事要忙,却又什么都不想做;情绪低落,总提不起精神,白天犯困,晚上失眠。”

  小长假后,“我得了五月病”的话题一出迅速引发众人共鸣,截至5月7日上午10时,相关微博讨论已有40多万条,并冲入“话题榜”前三。

  就在“五月病”悄然流行之时,它还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趋势”。网友“饭桶姑娘”发出“我得了四季病”的主题漫画配文称:“四季病,又称好想睡觉症候群。主要表现:春困秋乏冬眠夏打盹。具体表现:好累好困,不想上学上班,爱玩手机刷微博。好多事要忙,却又什么都不想做;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医生建议:不要放弃治疗!”这一内容迅速引发网友的“疯狂点赞”。如“@Mr_Galaxy煎蛋先生:一周都有那么七天想掀桌不干了!”“@天才少年张阿大:本人全年懒惰症候群、已到晚期不解释”“@绿毛君:我想我除了有五月病还有一月病二月病三月病四月病六月病七月病八月病?……”也有网友在调侃之余,安慰大家“所谓心理问题关键还是看自己,别为懒惰找原因了。”

  不要“对症入座”

  注意自我调适

  “‘五月病’或者‘季节性懒惰症候群’在专业术语上并没有这样的提法,产生的原因更多是心理社会因素,症状也与‘季节性抑郁’有类似之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导师王芳告诉记者,对于上班族而言,年中将至,业务也进入关键期,容易因累积的工作压力感到烦躁不安。同时因春夏交替,广州的天气逐渐变热且多雨,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现疲劳倦怠感。另外,中、高考即将到来,毕业季的学生则面临生活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因“应激事件”产生一些身心症状。因此“学生一族”感到“躺枪”的就更多了。“不要过于渲染紧张情绪,依旧保持适当的运动,这样对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都是很有帮助的。”而如果是感到计划进展不顺,那么可以把目标做短期拆分,先专注于眼前一些简单的任务。这样一步步推进,不仅任务逐渐被完成,人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

  不过,广州军区机关医院心理疾病诊疗中心的郭医生也告诉记者,春季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与复发率确实较高。不仅部分老患者出现情绪反复,前来就诊的‘新人’也有所增加。“一方面,不要看到一些症状就对号入座,强调自己的‘病态’产生不良暗示,其实情绪波动是正常现象,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但另一方面,一定要回顾一下自己的具体情况,感到抑郁、焦虑持续时,要尽快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放松小贴士:

  ●好好休息放松自己

  ●运动流汗清爽一下

  ●有规律地生活,调整身体状态

  ●和朋友聊天舒缓压力

  ●品尝喜欢的食物

  ●投入个人兴趣活动

  (记者 褚韵)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