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城东工地上搭起2万平方米治污超级大棚(图)

2014年05月14日 11:02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杭州城东工地上搭起2万平方米治污超级大棚(图)

  杭州城东三里亭附近,石桥路和新风路交叉口的位置,原杭州农药厂地块,从2009年开始屡遭投诉,因为气味刺鼻。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企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对地块造成了污染。

  2010年,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接手,编制了污染土壤修复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

  上个月,也有三里家园的居民再次来电:当初答应我们做好防护措施才动工的,现在偷偷摸摸又动工。当时本报记者去看了,也跟业主单位杭州实业投资集团联系了,对方说这个“动工”正是在做防护措施。

  昨天,我们又去了趟现场,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见识过的超级大棚高高耸立,这就是传说中的“防护罩”吗。

  我们的问题有很多,这个防护罩是什么原理,工人们在里面施工要不要戴防毒面具,污染土壤怎么处理……

  事关环境,事关生存,记者帮你问到底。

  2万平方米超级大棚

  是充气吹起来的

  大棚很壮观,全然不是我们当初想象的蔬菜大棚的模样。从外形上,它更接近于一些临时展馆,体育场馆。

  杭州实投集团下属弘筑置业的负责人从大棚结构给我讲解起。

  这个大棚内中没有梁和支柱,是白色的膜,充以空气,靠空气压力撑起来的,最高点为35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在以往实践中,这样的大棚有用于临时展馆,体育场馆,南方地区也用于室内滑雪场,足见它的庞大。而像这样如此大规模地用于污染场地开挖过程,还是国内首次。

  8套活性炭吸附装置

  帮它24小时换气

  大棚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土壤处理过程中刺鼻气体的扩散,使异味从无规则排放转为有规则的排放。

  由两套系统来支撑:一个是充气系统,好比我们居家办公用的新风系统,把新鲜的空气充进去。

  另一套是尾气处理系统。尾气处理涉及到一项技术难题,那么大的面积,污染成分多有交叉,如何把如此大量的污染成分复杂的空气处理干净,同时又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是个难题。

  目前工地采用了8套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每小时能处理30万立方米的空气,24小时不间断工作,确保尾气合格后才能排放。

  大棚用双重门

  保证气体不外泄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大棚施工无论施工人员还是安防装置都考虑良多。

  比如,施工人员入内要戴防毒面具,而且每一两个小时就要换一拨工作人员。所以,在施工人员的投入上,就为普通施工的好几倍。

  大棚与外界连通的大门也被设置成了双重门,门是钢架覆膜,设计成船闸的模样,比如有人员和车辆的进入,第一重门先打开,人与车辆进入两门之间的空间,第一重门在身后徐徐关上,第二重门才会徐徐开启。

  这样的双重设置也是为了保证气体不外泄。

  对污染土地加热

  让毒素分离

  土壤处理用上了两种技术。一种是气相抽提技术,一种是热脱附技术。

  气相抽提技术主要是将被污染土壤挖掘堆积在防渗漏场地,通过在管道一端的真空作用,促使土堆内部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成分被抽提、收集和处置。

  热脱附技术采用了国外的先进装置,大致工作原理是,通过机器对污染土地进行物理加热,使土壤内污染物与土壤分离。

  经过处理的土壤,还要通过好几道环保检测,以确保“干净”。

  因为很多装置和技术来自国外,所以工地现场我们能看到不少老外工程师的身影。

  单单土地治理的成本

  抵得上一栋大楼

  国企领衔,市政府主导的环境工程和公益工程,所以,环保,成了最重要的指标。

  为了污染治理,业主公司花了大成本。单单一个大棚的造价1000多万,土壤热解析装置成本也以千万计,运行费用也非常高昂,还有施工人员加倍等,种种因素算进去,这块地的治理成本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业主公司不愿意透露具体数值,就说如果放到普通的房地产项目上,这个成本都可以盖一栋大楼了,可是在这里,砸下去得到的还仅仅是一块地。

  这就是我们为曾经的不重视环保所付出的代价。

  据了解,整个治理工程尽量争取在年底完成。项目相关负责人还要借钱报表个态,作为国企,代表政府,承担的是一项社会责任,把这块污染土地彻底根治,有决心也有信心。

  原杭州农药厂地块,位于杭州城北三里亭附近,石桥路和新风路交叉口。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由于当时的企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对地块造成了污染。

  2009年,农药厂搬迁,却留下了这个上万平方米毒土壤的“烂摊子”。2010年,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接手,委托国内权威机构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对场地进行了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并编制了污染土壤修复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

  但是因为整治难度高,很多问题在国内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用,而且在动工过程中屡遭周边居民投诉,这个地块这个工程成了一个敏感的老大难。 (记者 肖菁)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