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某超市卖儿童酱油:儿童食品监管不能“打酱油”

2014年05月20日 16:43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厦门日报》近日披露,在禾祥西路某大型超市,货架上摆着整整三排的儿童酱油,价格比旁边同品牌酿制酱油贵了一倍。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对儿童食品并无明确标准,这其实是商家的一种营销噱头。

  贴上“儿童概念”的标签,随之而来的是身价倍增。说到底,“儿童酱油”是商家为逐利而玩的“忽悠术”罢了。

  商家主打“儿童概念”商品,完全是应了“孩子的钱最好赚”这句老话。平心而论,儿童体质与成人不同,对一些食品、气味等敏感。开发适合儿童健康的“专属品”,很有必要,也值得鼓励。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诸如儿童酱油、儿童面条、儿童饼干,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吹得再神也改不了本质。一些商家不仅违规使用添加剂,而且大搞概念性炒作,名头五花八门,包装别出心裁,再加上天花乱坠的“功效”宣传,着实令家长们如坠云里雾里。

  “儿童酱油”能够麻痹甚至“绑架”消费者,暴露出市场监管的缺位。一方面,对于3周岁以上的儿童,我国没有专门的食品标准要求,也未出台明确的“儿童食品”定义,这给了商家趁机炒作牟利的空间;另一方面,儿童虽是特殊的弱势群体,但对这类商品的质量监督,不但没搞特殊对待,反而处于空白状态。

  酱油可以打“儿童牌”,但监管却不能“打酱油”。加大日常巡查、监管,有利于市场的正本清源。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儿童酱油”等所谓的儿童食品,监管部门应用制度和行动,去掉“伪装”,揭穿把戏,不再让商家乱卖“吆喝”。除此之外,无论是标准制定,还是质量问题,也都不能再游离于监管之外了。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