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广州地铁隧道巡道工:深夜作业最难忍受孤独

2014年05月23日 11:0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凌晨2点左右,巡道工胡勤怀在广州地铁嘉禾望岗站附近的隧道里巡查。高笑 摄

很少有乘客会意识到,深夜地铁一结束运营,广州238公里长的地铁隧道里,数百名巡道工、路线检修工、钢轨探伤工、桥隧检修工开始作业。

  2013年数据显示,每天约有560万人次的乘客乘坐广州地铁,广州地铁开通至今未出现一例因轨道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在空旷的隧道里,27岁的巡道工胡勤怀一手握列检锤,一手持手电筒正在巡查钢轨、道岔及其连接扣件是否松动。每年大约有264个深夜他就这样在隧道里走着,每次要行走3小时,距离6公里。

  这是一项孤独的单岗作业。偶尔隧道里有维修工程车开过,机械碰撞那种干燥生硬的声音在密封隧道里久久回响。22日凌晨记者进隧道近身采访胡勤怀,这可能是他单岗作业以来说话最多的一次。平常作业中,他只跟对讲机里的声音说话:“请打开道岔测试是否正常?好,这是正常的。”

  每天背20斤工具巡道3小时

  22日凌晨,胡勤怀从地铁2号线嘉禾望岗站台控制室出来,肩上挎着一个20多斤重的工具包。他缓步走进隧道,开始一次常规夜间作业。其实所有的巡道工都没有日间工作,列车休息时,他们才能进隧道巡查。

  胡勤怀的固定巡查点是嘉禾望岗、黄边、江夏、萧岗4个站,约6公里远,需要花费3小时时间。巡道工的工种看起来好像不复杂,拿着列检锤敲敲打打,用手电筒四周照照,偶尔停下来把螺栓扳紧。

  毕业于成都铁路运输学校的胡勤怀进入巡道行业已经5年,第一年他跟着老师傅实习,一年后他获得高级线路检修工资格证书,才有资格单岗作业。也就是说,光是这敲敲打打的功夫就要学上一年。

  在记者眼中,胡勤怀的动作非常仔细,巡道中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身上的挎包有20多斤重,每公里就要轮流换肩。他的步伐时快时慢,直道处的行走速度比常人散步的速度要快。

  60厘米的列检锤够长,胡勤怀不用弯腰就能敲打到螺栓。松动的螺栓敲打起来声音不够结实,巡道工的耳朵能分辨出来。

  铁轨道岔处连接零部件最多,每到一处,胡勤怀敲打螺栓的次数要增加几倍,他还要用尺子测量道岔与固定铁轨的距离是否合格。经过一天列车车轮撞击的道岔,是整条铁轨最易磨损的地方。

  “请打开道岔,测试是否正常。”胡勤怀对着对讲机说话。不一会儿,这处道岔便左右移动。“好的,测试正常。”胡勤怀回复。

  一年检修1056万个扣件

  为了适应深夜巡道,胡勤怀5年来的作息习惯与常人相异。吃过晚饭后,他要休息上1个小时,凌晨1时许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隧道作业,凌晨4时许巡查结束后回家洗澡休息。“一年四季里,每次巡道后总会汗透衣裳,身体非常疲劳,回到家就想睡觉。”胡勤怀说。

  这种常年深夜作业的生物钟,让广州巡道工有了自我调侃的空间,他们称自己是“搞轨人”,是过着“美国时间”的中国人。

  单岗作业4年多时间里,胡勤怀每年大约要上264个夜班,有时每周连续工作6天,一年下来巡视线路长度不少于1584公里,检修扣件不少于1056万个。

  隧道巡查中不能粗心落下任何一件东西,工具包里有多少件物品下隧道前要做好登记,出隧道之后要再做检查。

  近段时间以来,广州普降大雨,2号嘉禾望岗尽头是露天车段,雨水通过排水道流入隧道内,在入水过网口处积着一些草叶垃圾。清理入水网口垃圾时,胡勤怀的每个动作都很仔细。他解开工具包扣子,戴上手套,撑开随身携带的垃圾袋,把垃圾勾进垃圾袋里。结束后,取下手套、叠好垃圾袋,再次打开把挎包扣子,将物品放入。

  每次取出工具、放回工具,胡勤怀都把重复工具包解扣和上扣的过程。这种看似强迫性的细节,正是为了保证不会丢下任何东西在隧道里。如果不小心落下,巡道工人必须回头查找。

  最难忍受的是孤独

  “最难以忍受的是单岗工作时候的孤单。”刚刚参加工作时,这是胡勤怀的心声。

  通常,从凌晨1时至4时20分,胡勤怀要完成2号线嘉禾望岗站、黄边、江夏、萧岗4个站上行线的巡道。

  由于每天都巡道,每天需要扳动的螺栓数量并不多。22日,记者跟随胡勤怀从嘉禾望岗到黄边站之间,只用扳手两次扳紧螺栓。

  平常作业时,胡勤怀必须聚精会神,手电筒要左右照看螺栓,每一次他决定要用锤子敲打螺栓,那是因为他的眼睛发现了一些异常,提醒他要敲敲看。作业中胡勤怀处于一种寻找问题螺栓的紧张之中。很多时候,这种专注让他忽略了单岗的孤独。(记者/马喜生 通讯员/谢素军)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