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涨工资不是《条例》的唯一看点

2014年05月27日 16:05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将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社会保险、工资收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呈现出改革亮点。多位专家表示,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此将与机关体系松绑,有望走入长期平稳增加的通道。(5月26日《京华时报》)

  事业单位改革是这些年一直热议的话题,因为牵涉面广,关注度高,组成机构复杂,所以也一直是个重难点议题。之所以改革不那么顺畅,还在于某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事涉某个群体的公共改革,首先要从其从业者的职业定位、个体乃至整个社会预期方面进行明确。事业单位改革焦点一直是去行政化的问题,过去并不承担行政职能的很多单位,改革推进迟滞,本质上也是源于其较笼统的“准公务”、“准行政”的模糊角色定位所致。

  如果沾上“行政”二字,那么所有的权利保障、薪资福利等各方面,就能一劳永逸地高人一等,那么触及这些实质利益的相关改革,自然进退维谷,左支右绌了。让人伤神的是,明明是人事管理考核规范化法制化的事业单位改革,但是不少人关注点却更加实际——3100万人有望涨薪。盼了几十年,终于有点实质的至少是纸面上实质的东西,最吸引人的也还是“3100万人有望涨薪”这个看点。

  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要义来看,这其实是最“政治正确”的一点了。我们就是要“行政松绑,联动市场”。就是要更注重个体的价值能力和权利诉求,让市场根据各个单位和个人的市场表现,最公正地予以精准回报,而不能让其永远躺在行政襁褓中,波澜不惊却也没有多少价值回馈弹性地混完职业生涯。

  但市场经济有涨有跌,没了行政的捆绑,薪资和能力以及绩效挂钩,随市场起伏,这就是去行政化的要义之一。不用公共财政兜底,不能让全体纳税人买单,要各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在去行政化之路上走得更稳健,这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目的。如果对《条例》的解读只剩“涨工资”,则极其片面。市场非行政,没有只涨不跌,改革关涉全域,工资涨跌只是自然的联动反应,只愿“看涨”其实还是主观上没认清去行政化的实质。

  只有纳入综合改革的全局,我们才能看清《条例》的意义。激活人力价值活力只是第一步,工资涨跌根本不该是噱头,而应立足自身实际,完成角色转化。除承担行政职能的,其余突出经营、公益属性,那就要主动淡化行政色彩,重视公共服务方面的素养提升。当骨子里不再有“准公务行政”期待,相关系列改革才能更无阻地推进到底。(四川成都 李晓亮)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