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电动车上牌管理要有成本意识

2014年06月04日 11:20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电动自行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便利之时,也越来越成为令人“头痛”的城市交通管理难题。目前,河南正在制定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酝酿实施上牌管理。据统计,该省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1000万辆,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起数和交通事故每年呈上升趋势,成为交通治理的难点。

  如何管理电动自行车,坊间争论了多年,无非有三种主张:一放任不管;二上牌管理;三禁止上路。据报道,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2013年突破2亿辆,已成为中低收入阶层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同时电动自行车交通违章日益严重,不同地方的统计表明,20%至50%的交通事故与电动车相关,电动车已成为马路新杀手。这种情况下,放任不管会乱上加乱难以收拾,禁止上路又太脱离实际不近“人情”。上牌管理显然是最佳选择。

  但上牌管理同样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最难的是制度的有效运行。对电动自行车,大家已 “散漫”惯了,买了就骑,方便实用。一旦要上牌管理,对人的方便、习惯是一种挑战。立法实践证明,违背习惯的法律要落地是相当困难的。此外,一项管理制度能有效运行,还需要符合经济原则,管理带来的麻烦和成本必须被其带来的好处所抵消,否则人们没有动力服从管理。当人们不习惯,又没有动力服从新的管理办法时,要让制度生效,只能通过强制办法,其中最核心的是“违法必究”,通过惩罚违规者使大家不得不遵守规则。但这要求疏而不漏的执法,对电动车而言,这不现实。现有的交警力量实在无法做到对电动车的“违法必究”。所以,立法者需要考虑制度与现实的妥协,否则新制度很可能会现实架空。

  因此,电动车上牌管理不能只从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我出个制度,你必须执行。而要充分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如何降低上牌和交易过户的成本;如何让上牌和交易通畅便捷,这两方面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让人们怠于上牌,甚至放弃上牌。此外,还要考虑让上牌后的电动车比没上牌的电动车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务,比如失窃找回的几率更高,上牌车可享受免费或更廉价的公共停车场,给上牌车提供价廉物美的保险服务等等。

  关于电动自行车上牌管理,从立法讨论之初就应有系统的认识和考量。现实中还有相关问题不容忽视,很多城市规定时速20码以内的电动车才能上牌,但超速的电动车却在到处卖。一边允许“合法买卖”,另一边买了却不给上牌,管理者自相矛盾在先,却让消费者承担恶果,这显然缺乏正当性。

  电动车涉及2亿人群,这一人群还在增加,这已不简单是个管理问题,而是涉及公共权利和公共服务的大问题,立法立足点必须是公众利益,其核心是要让公众得利。(李迎春)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