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史上最严监管”是国产奶粉救赎之路

2014年06月04日 11:20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被业内称为婴幼儿奶粉行业“史上最严格门槛”的换证审核工作5月底结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5月30日公布的名单显示,82家国有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而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审查和申请注销的企业有51家。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是后来政策有些放宽,“几乎一半乳企都会被淘汰”。

  “史上最严格门槛”可以看成是中国欲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厉行“史上最严监管”的一部分。当大量的国内奶粉企业在“史上最严”面前折戟沉沙,越来越多的外资奶粉企业已经兵临城下,在中国布局越发深入,频频投资建厂。与此同时,单独二胎政策放开,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日益增长,“史上最严”留下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各大品牌都在虎视眈眈。看起来,“史上最严监管”的痛下杀手,似乎成就了外资奶粉企业以及进口品牌的大好机会,这未免引来奶粉的民族品牌与洋品牌,或国产与进口之争。

  但这是无谓之争。在一系列奶粉质量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和打击了国产奶粉形象以及国内消费者信心之后,“史上最严监管”才是国产奶粉的救赎之路。

  需要澄清,所谓“史上最严”,并不是说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监管真的“太严格”了———就如同某奶粉企业高管痛苦不堪的感叹那样———而不过是相对中国以前的监管而言,如今显得“严格”罢了。今天的“最严”,凸显的恰恰是昨天的“不严”。

  事实证明,昨天的“不严格监管”,并没有给国产奶粉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反而成为国产奶粉的滑铁卢,并成就洋品牌的胜利。进口奶粉的价格问题,很能说明问题。媒体报道称,在国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奶粉像中国这样高。许多国外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在欧洲价格大多是9—15欧元,不到130元人民币,而在国内售价却高达两三百元,甚至达到470元。这一方面固然有销售渠道费用偏高的问题,但商品价格的决定,归根结底在于市场供需,在于消费者选择,指责进口奶粉价格虚高无济于事。照理说,进口奶粉价格虚高,本应是国产奶粉的竞争优势才对———价格可以更低,还占据天时地利。但结果并非如此,甚至形成价格越低越没人买的“马太效应”,价格竞争手段不再有效,因为国产奶粉失去了“人和”———消费者的信任。因此,我们看到甚至很多大名鼎鼎的国产奶粉企业,也纷纷跑到国外代工生产,搞出一个又一个的“假洋品牌”转销国内。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消费者的信任,没有国产奶粉企业的自信,正是“不严格监管”的恶果。只有施行“史上最严监管”,才能重塑国产奶粉企业自信,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

  当然,“史上最严监管”本身,是没有民族品牌与洋品牌之分的,它对于同一行业中的奶粉企业和品牌一视同仁。如果某一天中国的消费者在购买婴幼儿配方奶粉时,不再关心品牌的国家身份,这才是国产奶粉真正的成功。( 付克友)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