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市政协召开新机场建设提案办理协商会

2014年06月10日 15:2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昨天下午,市政协召开新机场建设提案办理协商会,市发改委等部门汇报新机场建设进展情况。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机场计划于2017年完成主体工程,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航站楼建设方案已经形成共识,根据目前的优化方案,新机场航站楼旅客到最远登机口的步行距离约630米,只需8分钟左右。今年计划开工新机场轨道交通线、京台高速北京段、天堂河改移三大外围重点工程。

  机场建设

  外围基础设施今年陆续开工

  今年年初的“两会”上,连玉明、毛桂芬、劳庆芳、张新建、吴山永、郭耕等委员提出10件关于北京新机场建设问题的提案,涉及新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发展、新机场命名、首都地区机场分工以及城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委员们关于加快新机场建设的提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国家领导小组已明确北京新机场建设计划,即2014年上半年完成可研审批并尽快开工,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新机场利益协调工作已基本完成。航站楼建设方案已经形成共识,即在节能环保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建成国内新的标志性建筑。噪声治理也取得突破,本市及河北省配合民航局、环保部已完成环评报告评审等工作。

  另外,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一批新机场外围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外围快速骨干交通与新机场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北京境内主要包括新机场轨道交通线、京台高速、南中轴高速、京开高速扩建、场前联络线等4条高速公路以及京九客专丰台至新机场段。这个交通体系形成了围绕新机场的高速公路环,使新机场在建成之日起就具备与首都机场经过几十年不断完善的外围交通水平,也为以新机场为节点的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

  临空经济区

  京冀协商分配分担机制

  委员们还提出多个涉及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提案。临空经济区地跨京冀,将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切入点。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答复说,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规划工作已经启动,北京市已会同河北省联合向国务院提出,与新机场建设同步规划临空经济区。国务院要求北京、河北分别提出规划建议。目前北京市规划建议基本思路已基本形成。涉及内容包括区域协同发展,强调规划的调控,科学选择临空核心区的功能和产业,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等几个方面。

  在加强区域合作方面,北京市提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先行先试,创新临空合作区管理和开发建设模式。同时,按照“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京冀两地协商GDP、税收、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分配分担机制。

  今年计划开工三项重大工程

  新机场轨道交通线:

  北起牡丹园,南至新机场,全长66公里,采用专用轨道线设计,实现半小时到达中心城,预计2018年完工。

  京台高速北京段:

  北起南五环,南至礼贤,全长27公里,双向八车道,计划2017年建成。

  天堂河改移:

  北京境内全长11.5公里,同步实现湿地生态功能,今年汛期后开工建设,明年汛期前完成。

  旅客最远登机

  只需8分钟

  针对委员建议建设绿色机场建设指标体系的提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答复说,新机场航站楼建设方案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节能环保的理念。根据目前的优化方案,新机场航站楼旅客到最远登机口的步行距离约630米,只需8分钟左右,既避免了建设内部捷运系统,又实现了旅客出行高效便捷。另外,航站楼设计高度由80米降为50米,功能分区合理,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也有利于采取屋顶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计。同时实施照明、空调分时控制,积极采用地热能源、绿色建材、空气净化、温湿度控制等绿色节能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围绕新机场建设将跨区域建设大生态格局,形成环绕新机场的河流生态湿地系统。通过生态建设调控,沿区域内水系、交通干线、功能组团外围建设湿地、森林公园、城市绿地等丰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打造贯穿临空经济合作区域的生态走廊,作为区域发展的生态保护红线,规范城市开发边界。

  委员建议

  加快城市航站楼

  选址建设

  加快城市航站楼的选址建设,分散新机场出行人群,电力部门应加快新机场电力设施的建设,满足新机场建设期间以及回迁安置房居民用电。

  ——市政协委员毛桂芬

  大兴向南地区二线机场比较多,应适当发展小飞机,灵活便捷,盘活运力。

  ——市政协委员张新建

  新机场周边生态建设应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条件,避免飞鸟对飞机起降的安全隐患。

  ——市政协委员郭耕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