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深圳应培育自主创新的丰沃土壤

2014年06月12日 11:0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昨天,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5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中,来自深圳的就有两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员王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这是对深圳科研人员的奖励与鼓舞,也是对深圳自主创新工作的肯定。两位青年才俊的研究,让生活更美好,为城市赢得了声誉,堪称深圳创新人才的典范。

  创新是深圳鲜明的特质。2008年,国家发改委就将深圳列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目前,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又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这里创新成果涌流,得益于人才,也得益于城市创新的大磁场。

  人才兴则事业兴,反过来,事业兴则容易出人才、聚人才。基因测序是一个朝阳行业,但因为有了王俊和他的研究团队,华大基因研究院在基因测序上阔步前进,研究出了一批世界级成果。结合中国科学院科技布局的调整,围绕深圳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借助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外脑”而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低成本健康与医学工程、云计算与智慧城市等方面成果斐然,成为科研高地,同样得益于对人才的吸聚。

  一个地方自主创新的整体环境,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才的选择。深圳在自主创新上倾力扶持、精心布局,引得“孔雀”纷纷南飞,驱动城市发展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自主创新,重在培育载体。深圳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保证创新载体养分充足,为有效吸聚人才、资本等优质创新要素夯实了基础,使创新成果的涌现水到渠成。

  自主创新,呼唤创新人才。深圳在通过合作办学等新路子砥砺科研学术环境的同时,倾力揽才,实施“孔雀计划”,并通过举办高交会和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途径,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海外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高端化、年轻化、技术尖端化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无限活力,实现了人才资源配置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高匹配,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轨道。

  自主创新,需要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深圳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模式,为企业创新输送力量,让创新生态子系统无缝衔接、协同发力;发挥产学研资联盟的创新巨舰作用,以创新生态子系统的强强联合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崛起,形成了经济的强劲增长点。创新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持续激发着城市创新的活力。

  创新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在喜看自主创新成果之后,更须破除一切制约自主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94岁的稀有金属冶金专家李东英院士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不按科学规律办事”,此语令人警醒。切实按科学规律办事,不断为自主创新培育丰沃土壤、注入源头活水,深圳就一定能擦亮“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标牌,引领“深圳标准”、“深圳质量”不断向更高处攀升。(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