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搞活企业才是化解地方债务的根本之道

2014年06月12日 11: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目前,地方债务问题已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根据财政部的统计,今年我国到期需偿还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到债务总余额的21.89%,是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而且这种压力不仅表现为短期内偿债压力较大,还表现为化解债务的压力较大。很显然,现在到了必须拿出切实措施来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时候了。

  然而,一说到化解地方债务,一些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卖地,也即依靠土地出让金所支撑起来的土地财政来抵偿。不过,这种思维惯性恐怕已经走到“死胡同”了。当前土地财政正陷入日趋窘迫的境地,其不可持续性的缺点正日益暴露出来。国内10个典型城市5月份土地出让金收入578亿元,环比下降20.3%,同比下降24.6%。这是20个月来首次落入同比负增长区间。卖地偿债显然难以持续,而且与宏观调控的方向背道而驰。

  因此,必须从导致地方债务高企的根源出发,找到化解地方债务的“钥匙”。从根本上来说,地方债务越来越重,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对GDP增长的盲目追求,进而引发对基建、交通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但与这种庞大的支出需求不相对应的是,地方的收入能力却颇为有限。在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情况下,地方企业的活力就成为唯一可以依赖的支柱。这是因为,企业是税收来源的主要渠道,其比土地财政更有持续性,也更能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目前导致一些地方政府面临“无钱还债”困境的主因,是当地企业缺乏活力,如果大量的地方企业经营困难,有些甚至难以为继,自身难保,那么为政府贡献更多税收就变成一句空话。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地方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015.5亿元,同比下降3.8%,而且这已经是连续多个季度出现利润恶化的情况。

  企业是地方税收的源泉,搞好企业、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就意味着拥有了一个不竭的税收“蓄水池”。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方债务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只有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扶持和帮助企业发展,在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多下功夫,才是化解地方债务负担过重的根本之道。

  ( 李长安)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