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部分城市兴起"时间银行" 探索助老养老新模式

2014年06月12日 15:4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当社会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各界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之时,一种可将助老服务“储存”起来以备今后所需的“时间银行”,在中国部分城市悄然兴起。

  这些“时间银行”有着共同的特点:记录“存储”下对其他老人的服务时间,当自己需要养老服务时,便可从中“支取”。充分利用社区志愿者资源,让养老服务可持续,并以此鼓励退休老人“老有所为”。

  哈尔滨烟厂社区的“时间银行”已经开办了11年,社区主任王法英称它为“阳光快车”时间储蓄银行。据了解,“时间银行”在南宁、南京、重庆等城市也已经出现。

  2003年,哈尔滨烟厂社区居民黄滨锁成为在“时间银行”“开户”的第一人,照顾当时年过8旬的郭淑云。“开春的时候帮她擦窗户,夏天给她包饺子,秋天腌酸菜,冬天一到马上糊窗户,过年时备年货。有病时领她上医院看病买药,没事陪她聊聊天……”到郭淑云去世时,黄滨锁“账户”上已有832个小时的累积时间。

  目前,该社区共有14位老人正在参与“养老储蓄”,王法英手中的一沓志愿者档案记录着每一位老人的服务时间、家庭情况等信息。

  王法英说,其实许多老人完全是自发来照顾其他老人,“性格脾气投得来,俩人就搭个伴,并不单纯是为了支取以后的养老服务。”

  “其实存折不存折并不重要,关键是奉献一份爱心,存的是爱心。”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的社区老人戴桂云说。

  王法英认为,“时间银行”让一部分老人在晚年实现了自身社会价值,也通过互助服务缓解了“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养老难题,“现在已经有外社区的人来我们这报名了”。

  “现在最想的就是将这个推广出去,让更多老人享受这项养老模式的益处。”王法英坦言,目前志愿者“支取”服务时间的保障机制,还存有空白。而且社区人员流动后,如何“异地通兑”也是未来面临的问题。(记者王君宝)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