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补上城市换乘差的那口气

2014年06月16日 15:2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公共交通是许多市民赖以出行的主要选择,是政府部门有责任不断完善的一项公共服务。同时,为了不让道路拥堵、尾气污染等“城市病”愈演愈烈,发展公共交通显然是一个优先选项。既然要鼓励市民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就有必要持续提高这一公共服务的质量。快捷方便,是对任何交通工具的必然要求。对公共交通来说,一个决定性要素,就是换乘。

  上周,本报推出“城市换乘系列调查”,探访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难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从公交+轨交、停车换乘到自行车换乘,各有各的尴尬,需要对症下药,从实际情况出发,一一加以解决。

  记者调查发现,规划上的“先天不足”是很多问题的起源。有的居民小区远离城市中心,但公交配套不足,或站点设置不合理,或营运时间太短,“最后一公里”总是“差口气”;有的轨交站点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公交配套,导致车站远离站点;有些P+R(Park+Ride)停车场的容量、地理位置与实际需求不符,致使冷热不均;部分轨交站点周边缺乏非机动车停放点,车辆频繁失窃,无序停放还会阻碍周边通行……

  “先天不足”的就要亡羊补牢,后来者则要在规划上先行一步,既要符合实际需求,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城市始终在变化,公共交通这项服务,也应该有一种“动态跟踪”的思维,一方面要拿得出解决老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跟得上新需求。更重要的是,公共交通的体验者终究是市民,对他们的意见,应该格外珍视。不论是规划还是服务,都要听听居民、乘客的声音,而不能想当然、“拍脑袋”。从这个意义上说,承担轨交16号线公交配套任务的浦东南汇公交公司“让车轮跟着乘客需求跑”的思路,很值得借鉴。

  以人为本,才能发现城市换乘究竟差了哪口气,才能知道怎样科学性、人性化地补上那口气。补上了,换乘就能“无缝衔接”,市民就更能体会到公共交通的快捷方便,从而更愿意选择这种环保的通行方式。要缓解道路拥堵,不是依靠限制汽车拥有量,而是要改变汽车的使用方式,别让那么多车在高峰时段往城市中心挤。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就是要在这里体现作用。

  公共交通是一个大系统,换乘就像其中的关节,需要其他部分配合,才能理顺脉络、有机运作。但以人为本,应该始终贯穿在事前的规划和日常的服务中,才能时时把握市民关切,满足市民需求。(纪玉)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