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疲劳:防治污染治本须转变增长模式

2014年06月20日 13:4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面对当前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当务之急是找出源头所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过度的污染物排放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防治污染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我国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举措来防治大气污染,如技术手段包括提高燃油质量、提高汽车排放的标准,行政手段包括淘汰煤炭小锅炉、加快推动集中供热、煤改气,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等。

  但以上措施普遍存在一些缺陷——过度集中于末端治理,即在排放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治理。这种治理方式有一些效果,但没能堵塞过度排放的源口。面对当前污染治理的现状,当务之急是找出源头所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缺陷。

  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最突出的是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问题: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工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始终在40%左右,而工业中重工业所占比重又占到70%左右)、重工业单位产值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居高不下(是服务业的9倍)。这些都使得在经济运行中高污染、高能耗成为一个显著特征。因此,从源头上说,不解决这个问题,过度的污染物排放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除了经济结构、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之外,造成污染还有一个原因——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偏差。

  当前,我国城市的规模过度扩张。城市化带来的正面效应是,因为人的集聚,规模经济得到提高。负面效应则是,规模扩散造成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降低。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城市化变成了“摊大饼”似的造城运动。当城市规模加速扩展时,负面效应也变得越来越大。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粗放式似的经济增长模式。防治污染迫在眉睫,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一定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吴敬琏)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